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武侠仙侠>大明:皇后别闹> 第54章 好大的胆子!你们以为朕,不敢对尔等斩尽杀绝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好大的胆子!你们以为朕,不敢对尔等斩尽杀绝吗?!(2 / 2)

朝阳升起,鲜辉撕裂苍穹!

啪!

啪!

啪!

三声净鞭响,文武百官相继步入朝殿。

自大明变革以来,文武百官深切感受到了大明帝国在此期间的变化。

人人家中存有余粮,征收的赋税也比之前大幅度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让大臣们更加心有余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金銮宝殿上。

朱厚照登朝商议国事。

工部尚书吕调阳忙身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明陛下。”

“准!”

吕调阳拱手说道:“臣奉命改良燧发枪,现已研制成功,恳请陛下检阅。”

“哦?!”

“爱卿可将样品带来?快快呈上来!”朱厚照迫切的说道。

“遵旨。”

不时,小太监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件长方形锦盒呈递到天子面前。

当朱厚照将燧发枪从中取出的那一刻,崭新的样式呈现在众人们的眼前。

经过改良后的燧发枪,已初具现代左轮枪的部分优势。

“臣采用弗朗机炮的优点,设置了小型的存弹铳。”

“在其内部装有燧石,勾动扳机可将子弹打出。”

“且整体设计娇小,方便携带,每打出一发子弹便可自动替换到下一发。”

“因内部储存有限,仅能存放六发子弹。”

“相比于先前火铳的设计,在射程距离上倒是没有多少影响,不过威力却是大大增加不少!”

“每一颗子弹采用开花弹,即子弹顶部有十字‘裂痕’,借助火药的推送下可快速将子弹打出,爆发威力。”

“一旦射入到人体中,子弹便会炸开,造成更大的创伤面。”

“……”

金銮宝殿上,吕调阳一字一句的诉说着改良燧发枪的优势和构思。

文武百官从旁听得出神,难以相信这小小的燧发枪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不错,不错!”

朱厚照满意的称赞着吕调阳精妙的设计。

“陛下,臣根据步兵、骑兵,设计出了不等大小的改良燧发枪。”

“使用于步兵的改良燧发枪,约有4.68尺。”

“骑兵式燧发枪,约有3.63尺。”

“好!哈哈~”

“爱卿一心为大明国事操劳,朕理当重赏。”

“来啊!赏黄金千两,婢女十人,绸缎百匹!”

吕调阳闻言,激动地跪在大殿上,叩首拜道:“微臣多谢陛下。”

朱厚照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着朝中文武道:“吕爱卿此举,实乃众爱卿楷模。”

“望诸位爱卿以吕爱卿为榜样,多多学习!”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在百官话音落下之际,朱厚照威严说道:“吕爱卿。”

“改良燧发枪确有其独到之处,可用于大明军营中。”

“朕从户部中调拨白银一百万两,用以批量生产改良燧发枪。”

“微臣领旨。”

当此一事暂时落下后,朱厚照的面色渐渐显得严肃了许多。

龍桌文案上,呈列着近些时日来的奏本。

朱厚照从中取出一份后,开口说道:“昨日,朕收到一份奏折,乃是王守仁加急呈递上来的!”

百官闻言,屏息凝气静心听着皇帝的话。

王守仁率兵平定宁王叛乱一事,朝中文武何人不知?

如今,王守仁突然呈递上了奏折,其中内容不禁引起他们的深思。

在这大明朝中,藩王们看似身在封地中安分守己。

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又能有几人?

每一位藩王,恐怕在这京城中都布有耳目。

而此刻朱厚照手中所拿的奏本,在他们看来,很有可能就是一份名册。

宁王自缢,朝中曾归附于宁王的官吏们,必然将会被来上一次大的清洗。

当朱厚照说出这句话时,朝中文武大臣们的心情渐渐开始忐忑不安。

朱厚照没有去猜这些大臣们的想法,朗声说道:“这一份是查抄宁王家产的账簿。”

“白银二百多万两,水师一万人、舰船一百艘、火器五百门……”

“真是个庞大的数字啊!朕的民脂民膏,都成他宁王造反的资本!”

“这天底下如此多的藩王,朕不知道谁又是下一个宁王啊!”

“这帮藩王!好大的胆子!你们以为朕,不敢对尔等斩尽杀绝吗?!”

此话一出,偌大的养心殿内寂静万分。

文武百官跪在大殿,彼此间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天子言语中饱含利剑肃杀之意,朝中文武齐身叩首在大殿不敢多言。

区区一个喜峰口,便可贪墨两百万两白银,堪称恐怖!

“削藩一事,刻不容缓!”

“但!天底下如此多的藩王该如何安置,诸位爱卿可有何想法?”

震慑藩王的作用,朱厚照已经做了,但天底下藩王如此之多,他自然不能全部诛杀。

可继续让藩王们留在原先的位置,必然是养虎为患。

稍有时日,即使削藩之后,也必会喘息过来。

既然削藩已经开始,自然是进行的彻底!

“刘健!”

内阁首辅刘健闻言,跪身走出朝班,拱手说道:“臣在。”

“削藩一事,你有何看法!”

刘健面色微顿,沉思半许后,拱手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要想控制各地藩王,防止其权利过大必须增强监督。”

“其一,可采用官吏轮换值调的方式,每隔一年从其他地区调任。”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官吏长时间久居一地,从而被藩王收买。”

“其二,由朝廷亲自指派主事,清点藩王家中财产、火器、亲卫等情况,负责藩王们日常开销记录。”

“其三,藩王不得私设超过三千人的亲卫、不得私藏火器等物,否则视为谋反!”

当文武百官暗自称赞着刘健的办法时,朱厚照却是摇头说道:“阁老,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一点!”

“为了你这一系列的办法,大明帝国每年要为此支出多少银两,多少官吏!”

“你知道这些会让大明帝国承担多大的负担吗?”

刘健被朱厚照辩驳的哑口无言。

这件事上,他的确欠缺一定的考虑。

尤其是当天子将这一系列的弊端说出后,刘健惭愧的低下了头。

朱厚照手指轻轻敲打着龍桌文案,沉思说道:“不过,办法稍加变通的话,倒是也有可行之处!”

……

金銮大殿。

刘健诧异的看向天子。

天子已将他办法中的诟病说的一清二楚。

同样他自己也十分明白,办法的执行完全离不开银两的支撑。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办法还能稍加变通?

在刘健满脸疑惑之际,朱厚照稍加提醒道:“难道爱卿忘记了士族是如何改革的了吗?”

“士族?”

刘健面色一顿,心中岂能不知?

只是这士族上的改革,不同于削藩,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有很大的不同。

若处理不妥的话,很容易引起藩王们的抵抗。

在刘健沉思之际,朱厚照缓缓起身,轻喃道:“天下藩王,除却朱姓藩王外,不乏异姓藩王!”

“而这些异姓藩王大多也都是世袭!但世袭至今日,又有多少藩王能在封地内有何建树?”

“这样的人,凭何还能成为藩王?”

当朱厚照提到这点的时候,刘健隐隐之中似乎联想到了一些事情。

“陛下的意思是说,可以将为官的政绩联系到藩王的身上?”刘健试探性的询问道。

朱厚照微微颔首,满意的说道:“不错!削藩本就是为了大明帝国,若因此浪费更多的钱财,那便得不偿失了!”

“可要是能够作用于天下百姓,必然将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政令!”

这一刻,刘健瞬间想明其中的关系,拱手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快草拟出一份规章。”

自退朝之后,刘健急匆匆的返回到了内阁,召集大学士们商讨着此事。

是夜。

养心殿。

刘健在草拟出这一份规章后,立即前来面见天子。

大殿内,刘健手持规章,详细说道:“臣秉承陛下旨意,现今列出如下规章。”

“其一,取消世袭制,凡在封地毫无建树者,剥夺其爵位。”

“其二,藩王每年须得派遣一名官吏入京,向天子奏禀封地内的大小事宜。”

“其三,藩王亲卫不得超过一千五百人,设巡查按御史以监督当地内的事务。”

“其四,天子宣召,藩王不得无故缺席。”

“……”

在刘健详细诉说规章之际,朱厚照嘴角上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

刘健虽已年迈,但有些事情上,还是懂的如何巧妙利用的。

设巡查按御史是假,监视当地藩王才是真!

另取消世袭,采用政绩,这对藩王们来说简直是一剂猛药。

直至刘健将规章悉数奏禀后,恭敬地将奏本呈递上去。

“陛下,臣担心如此去做的话,藩王们恐怕会心生不满啊!”刘健最终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如此猛药下,藩王们怎会束手待毙?

朱厚照目光大致扫视了一眼奏本,淡然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难道藩王就不是朕的臣子了吗?”

“话虽如此,可是……”

不等刘健把话说完,朱厚照缓缓起身道:“朕已命王守仁亲率十万大军班师回朝!”

“届时,整个京城内的军队恐怕将近十八万人!”

“难道朕的十八万精锐,还拿不下这些藩王?”

“十…十八万!”

刘健震惊的望着天子,没想到天子在暗中竟还布下此等后手。

若有了这十八万大军,藩王纵是心生不满也无计可施。

即使藩王们都会带着一些亲卫前来,可跟十八万大军相比,却是九牛一毛。

届时,天子政令已下,藩王们回到封地后早已大变样。

“皇上圣明!”刘健语气略显激动的说道。

“这件事上,阁老做的很好,规章先行存放在朕的手中。”

“待时机成熟时,朕自会拿出。”

“臣遵旨。”

……

临近于亥时,刘健离开了养心殿。

这一路上,刘健心绪澎湃久久难以平定。

天子锋芒乍现,以天下为棋与藩王们博弈。

待藩王亲临京城,前后内外共有十八万大军镇守,做足了准备。

这一刻,刘健才真正意识到何为天子!

天子,言出法随,承万民之意愿。

纵是藩王们是天子的皇叔,却也逃不过臣子的身份。

宁王手掌大权,麾下精兵强将无数,为何还迟迟不敢造反。

因为他知道,他只不过是一个藩王,取天子而代之,触犯的是民怨。

史书上记载的也只会是谋朝篡位,而非顺位继承。

他们的封号、封地等,都是天子给的。

现在,天子要收回来,他们怎敢不从?

……

自天子圣旨已下,各路藩王先后赶至京城驿站内。

此次入京,藩王们携带的亲卫最多不超过五百人,最少的也仅有百人左右。

宁王这一前车之鉴,让他们无时无刻都在警醒着自己。

天子早已不是先前昏庸无能、泛泛之辈。

而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德仁圣君!

御书房。

王守仁班师回京,亲自前往御书房向天子复命。

“王爱卿此次立下大功,朕理当重重赏赐!”

“传朕旨意,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赐下三等金书铁卷!”

嘶——

王守仁难以置信的看向天子,激动地心情无以复加。

金书铁卷只有在开国时期才出现过,共分为三等。

伯爵二等、侯爵三等,此卷为三等,只能免子孙一死。

可无论是何等金书铁卷,都绝对是价值连城,万金不换的宝物!

有了这金书铁卷,也就相当于多了一条命!

此时此刻,王守仁如何不激动?

“微臣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微微颔首:“王爱卿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理当有此重赏。”

“平身吧!”

“谢陛下。”

王守仁激动的站起身来,恭敬地将金书铁卷捧在手中。

“对了,皇上,臣这次入宫除却向陛下禀明喜峰口一事外,还有一事要奏禀陛下。”

“嗯?何事?”

朱厚照疑惑的看向王守仁。

“陛下,现今各路藩王相继入京,虽说他们并无率领多少重兵,可每一位藩王亲卫加起来的话同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臣恳请陛下对此早做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