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穿越小说>春秋晋国风云> 第408章 卫国终于叛晋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8章 卫国终于叛晋国(1 / 2)

范鞅的去世,是全晋国人民的喜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喜事。尤其是赵鞅,他终于长长舒了口气。

终于送走了这个赵氏家族全面崛起的拦路虎,我赵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实践着自己的振兴家族事业了。

晋国六卿领导班子又得调整人事了,当然,如今的晋国六卿领导班子再怎么调整也脱离不了六大家族。

中军将佐:智跞、赵鞅;上军将佐:中行寅、韩不信;下军将佐:魏侈、士吉射。

智跞终于当上中军将了。

但他很清楚,整个晋国,尤其是整个中原,已经被范氏和中行氏这两个家族折腾得实在太复杂了。

韩、赵、魏三大家族被他们一直压得死死的,接下来肯定会有新的权力斗争。

太危险了,自己虽然贵为中军将,但自己真不是权力斗争的料。

那就避开点吧,反正赵鞅此人能力出众,那就分分工。国内事务由自己负责为主,国际事务就让赵鞅多挑点担吧。

赵鞅当然义不容辞,这是一位志向远大的晋国卿大夫。对自己来讲,对内,振兴赵氏家族。对外,振兴晋国霸业。

有国才有家,晋国再次以霸主地位屹立于春秋江湖,眼下符合赵氏家族的根本利益!

公元前501年的晋国,面临着很多危机。

一是鲜虞问题。来自北地鲜虞的威胁一直存在。

二是郑国问题。郑国居然灭了许国,并伙同王子朝残余势力进攻周王室,这笔帐还没有算,必须算。

三是齐国问题。齐国已经不把晋国当盟主了,居然多次兴兵讨伐对晋国忠心耿耿的鲁国。

四是卫国问题。卫国因为与鲁国有矛盾,但晋国总是为鲁国站台,卫国因此有意背叛晋国。

五是宋国问题。因为乐祁被晋国扣留三年至死,这使原本的铁杆盟友宋国对晋国起了反意。

还有吗?有。

如原本的东夷小国吴国。吴国已经崛起了,相信很快便要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

又如老对手楚国。楚国遭受国难后,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英明的楚昭王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全面复苏。

而且,经历了一场国难后的楚国,团结一心,暂时没有任何权力斗争。楚国将很快重新站起来,与单方面撕毁弭兵盟约的晋国叫板。

还有没有了?

当然还有,但这些已经够让晋国头疼了。

说得确切一点,是让赵鞅头疼。因为晋定公一看江湖这个局势,知道自己这丁点能力水平是玩不转了,那就全交给六卿吧。

此时的六卿除了中军将佐的智跞和赵鞅外,可谓是清一色年轻人。

在范鞅当政的十年里,韩、赵、魏、智四大家族都被死死压制了,中行寅忙着摄取家族利益。中军将智跞与赵鞅有了明确的分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晋国面临的这些麻烦事,暂时基本都是外事,也都是赵鞅的事。

北地鲜虞威胁,范鞅在时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范鞅率军北上打击并击败了鲜虞。虽然鲜虞并未服输,不久一定会卷土重来。

但赵鞅的主要精力必须解决中原各诸侯国的问题。

鲁国被齐国侵略的问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范鞅在世时,命赵鞅、韩不信、魏侈率军发兵救鲁,迫使侵犯鲁国的齐、卫联军暂时撤退。

郑国也得到过教训了,范鞅在公元前502年、公元前501年连续两次率军讨伐郑国。

但不管如何,范鞅在时,晋国大兵就出过面,但一直没让这些诸侯心服口服。

这里,我们重点先讲卫国。

卫国因为与鲁国有了矛盾,于是在公元前502年夏,卫国受齐国之邀请,联合讨伐鲁国。

范鞅当时率晋军正在讨伐郑国,取胜后突袭卫国。卫国主力当时与齐国一起在讨伐鲁国,根本无力与晋军正面交战,被迫与晋国签订友好盟约。

当时,赵鞅受命负责与卫国议和的事。他也很重视卫国。

毕竟,历史上卫国还算是晋国最忠心的小兄弟之一。况且卫国地处黄河南岸,如果反叛晋国,将对赵氏家族的封地邯郸构成极大的威胁。

邯郸虽然仅仅是赵氏家族别宗,此时的邯郸大夫为赵午。但对雄才大略的赵鞅来讲,既然是以赵为氏,自然便是自己的人。

派到卫国与卫国国君卫灵公订立盟约的代表团长是涉佗,副使是成何。这两位虽然贵为晋国大夫,但其实都是赵氏家臣都,再确切地说,是邯郸赵氏家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