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98章二合一(筹钱、搬家)……
(一)抽签//
金陵城现在热闹的,主要就是南城门到县衙那一片。
面积不大,总共才占了整个城区五分之一不到,但是目前城里的人主要是居住聚集在那一块。
上面盖着有大大小小的房子若干,紧紧密密挨在一起。
现如今建筑材料,如土、石、砖、瓦、琉璃、石灰、竹木、铜铁、矿物颜料与油漆等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所以早期建好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砖石木结构,整体看上去还算稳固整齐。
只是后面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那处也就越来越拥挤。
尤其今年下半年之后,县衙不再分宅基地,无法再盖新的房子,所有人更是挤在了一起。
有那会划算的老金陵人,就把自家的房子,隔成多间,租给后面来的外地人。
因此就出现一个小院里面,挤着有五六户甚至小十户人家的场景。
每户好几口人甚至就占了一个小房间,在门外搭炉子做饭,共用厕所,颇有五六十年代北京大院的感觉。
可是哪怕就这样子,也已经比很多连一间房子都没有,只得住在城外帐篷里的后来人要强多了。
虽然每月要出一点房租,但好歹能有片瓦遮身。
况且各家男女老少都忙着做工干活,倒没有那么多功夫去计较住宿条件,挤一挤勉强凑合下就行。
只是住起来到底不方便,尤其随着做工挣到了些钱,不少人就都想改善住宿条件。
奈何县衙现在不让买地皮建新房子,除非去城外落户t。
但是城外不能落户到挨着城门处,而是直接被分配到最北边狮子山那块,距离南城门足足两三个时辰,想要继续做工的话属实不方便。
所以第一批廉房推出来,果然如陶秋菊和刘主簿所料,非常多的人心动。
尤其是听说只要十两银子一座,大家可谓是蜂拥而至。
西城门处的小广场上,直接聚集了密密麻麻全是人。
让站在城楼上的小徐县令大吃一惊,他实在是想象不到,那么小的房子,怎么可能会有人想要去住。
陶秋菊只得安排他这次忙完后,必须去普通人家住几天体验一下。
非得来一场小县令变形记,才能让他切实感受到民间疾苦。
而>
“这房子我参与建的,修得可好了,都是用的好材料!”
“我也进去过,可宽敞了,还有单独的茅厕!”
“我也看过!采光通风都很好!可以住七八个人都不成问题”
“我虽然没进去过,但是真觉得这处位置很好,离南城门快走就一个时辰就能到!”
“最重要的是,只要十两银子啊!”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一脸激动的点头认同,显然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毕竟现如今,一家两口干活的话,一个月就能攒下二两。
连着做了小半年,不少人家里就都有些积蓄了,十两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可是这房子不允许买卖,今后买了可就没法儿卖了。”也有担忧的声音。
“还卖啥啊?难道你还想离开金陵啊?”
“就是,金陵这么好,有了房子哪里还舍得卖?”
“今后还可以传给孩子,要不是限制一家只能买一套,我都想多买几套!”
“就是,我今儿个就是过来凑热闹的,要不是规定了有房产的人家不能买,我都想买!”
“去去去!你个有房产的老金陵人,可别再抢我们的房子了!”
“不带这样儿的,那不兴人家来看个热闹啊!”
听着br/>
在一众衙役的维持秩序下,所有过来的百姓,已经还算有序的排起队来。
他们手上拿着前几个月刚办下来的户籍证明,排队逐一报名。
一共四百套房子,陶秋菊留了一百套后面用来做人才激励,类似于低阶版的人才房,分给各处施工队技术好的工匠。
其余的三百套,则是准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归属。
经过一整天热闹的报名,县衙一共收到一千多份申请。
四十多个衙役,又花了整整一天,整理到头昏眼花,才算是最终确认了一千份符合资格的申请。
第三天一大早,这些成功报名的百姓,就依言来到了南城门边上,排着队开始激动人心的抽签环节。
所有衙役都板着脸,严肃认真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只因为陶秋菊交待了,今天这场抽签不允许闹出乱子来。
剩余的一百套房子里,可是承诺了会给县衙的衙役们留二十套。
县衙里面加上小徐县令,一共五个县官,都是有房的,自然是不占用这个名额。
另外还有八十多个衙役,其中六十多家都没房,都是租房住的。
他们好歹算是公务员,对于其中兢兢业业干活的表现好的,陶秋菊觉得还是可以分个小房子的,当然前提是名下无房的。
她向来对衙役们要求严苛,不许他们随便收受百姓的东西,一旦发现就送去挖矿。
另外要求他们不许偷懒耍滑,每日朝八晚六是正常。
尤其是要上街巡逻的,每日只差点腿都走段。
毕竟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高薪和高福利才能养廉。
基于这些,她便承诺,廉房那边,首批会拿出二十套给衙役。
后面只要大家表现好,第二批第三批都会给县衙留,确保每个人都能分到房子。
如此激励措施一出,自然激励得所有衙役干活更加积极认真了,可谓是拿出了愿意肝脑涂地的态度。
而这会儿组织起现场抽签来,自然非常严肃认真。
经过大家伙儿一系列安排,确保了抽签的流程更是公开透明且公平公正。
然后就摆开三张桌子,排起三条长队,正式开始抽了。
能不能抽中,一切全凭运气。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心里默默祈祷着各路神仙保佑。
然后依次上去从木桶里面拿一根木签子,上面写着编号。
抽到壹-叁佰的,即是抽中。
上面什么都没写的,则是没有抽中。
这样安排,好在可以通过一次抽签,不仅能把抽中不抽中决定了,后面的选房号也都一把解决了。
不过三分之一不到的概率,终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时拿到签子的人,表情各异。
有那抽中数字的,自然是欢欣鼓舞,全家抱在一起开心。
而那些抽到空白的,则是满脸丧气。
却也不敢多说抱怨的话,因为边上的衙役们可都是虎视眈眈的,别得罪了县衙下次不让自己参加了。
因为县令大人可是承诺了,说年底前还会再建成一批。
房子会更多,到时候让大家再来报名。
这样说辞之下,才总算是安抚了没抽中的人,让大家都老实回去。
而抽中的三百人,则是排着队拿着准备好的十两银子,一手交钱一手领房契去了。
和上次四合院买卖不一样,那次可是成箱的银子往外搬。
这次就十两银子,一个小钱袋子就能装下。
钱袋子、户籍证明和签子都递过去,然后不一会儿就领到一张写了姓名、地址和面积等关键信息的房契,上面还盖着红彤彤的县衙大契
从衙役手中接过真真切切的房契,接过来那一瞬间,老张的手都忍不住有些发抖。
他是半年前从良城那边迁徙而来的,当时饱受流匪祸害之苦,只得带着家人赌一把跟着李县尉他们南下。
因为走得匆忙,以及家底本来就不剩几个了,可谓是身无分文来到这边。
本来还担心饭都要吃不上,老人孩子要挨饿的时候,没想到这里的县衙推出了做工管饭的待遇。
每日只要按时出工好好做活,不仅自己可以吃饱,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可以得到两顿饱饭。
经历了生活磋磨的他们一家,实在是都不敢相信能再度过上这样平稳有活干有饭吃的好日子。
可是后面,让他们更加不敢相信的,便是他们的日子还能越过越好。
干了三个月后,他们一家就恢复了自由身。
没有多犹豫,自然选择了在金陵城落户。
自此以后,每日做工就可以领到全额的工钱了。
虽说家里吃饭要自家负责,一家人要挤在租来的一间民房里,但是他们两口子做活,加上老人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得些外快,养活全家人之外,竟然慢慢就能攒下钱来了。
这样的日子,已经是美得很了。
竟然没想到,县衙还会推出便宜的廉房卖给大家,说是宽敞得很,住七八个人都没问题。
除了不能买卖之外,没有任何毛病。
没有实地去看,他们一家人就都相信了这个说法,实在是心里对县衙非常信任,坚信县衙不会亏待百姓的。
本着这份信任,一家人拼拼凑凑拿着全部积蓄,赶紧过来报名然后抽签。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