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穿越小说>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第413章 锦衣卫被洗白了?还万民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3章 锦衣卫被洗白了?还万民伞(1 / 2)

但通常情况下。

县衙内的二把手及其他官职,大多与地方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是得罪了这些家族,即便身为县令,也可能连

所以。

大家只能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官场常态。

而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采用以往那些粗暴方式,而是在规则内行事,让众多官员不得不服。

毕竟。

一手拿刀威慑,一手在其擅长的领域加以制衡,多数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服输。

正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二字,的确至关重要。

“清水城张家旁支二爷举报张家主杀人越货,且与城外黑风山一众贼匪勾结,请县老爷明察。”

“平安城李家三房举报李家长房家主及其下属。”

“十年来拐卖良家妇女及孩童,犯下滔天大罪。”

与此同时。

《大明日报》上此类新闻接连不断。

随着销量的增加,民怨也彻底沸腾起来。

不过。

这一次的民怨并非来自地方豪族世家,而是真正的万千百姓。

百姓们的怒火,头一次在这封建年间,并非因天灾活不下去而引发农民起义,而是自发地团结起来。

认清了这些地方豪族世家的丑恶嘴脸。

虽不是造反,但本质上与造反也并无太大区别。

“请县尊老爷明正典刑,按我大明律法行事!”

“请县尊老爷做主!”

无数百姓奔走相告。

有秀才写了状书,当作颂诗,直接递到县衙。

而且。

几乎每天都有锦衣卫随同前来,这使得本就秉持公正之心的县尊在处理事务时更加公正,甚至有时还会偏向百姓一方。

毕竟特殊时期,需做特殊处理。

这些头戴乌纱帽的官员,向来精明得很。

在这样的形势下。

一时间,《大明日报》大力宣扬,百姓们纷纷送上万民伞,从各地汇聚而来。

这使得原本名声不佳的锦衣卫,形象居然大幅好转。

当地许多百姓对他们一味赞美,与以往的恶劣印象截然不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洛阳新都,北镇抚司。

毛骧大马金刀地跨坐在太师椅上,翻阅着各地的邸报,整个人突然一僵,目瞪口呆,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他可是锦衣卫指挥使,上过战场,身手矫健,身形灵活,此刻却因这些消息如此震惊,可见其冲击力之大。

“我的个乖奶奶,大明的天还真变了!连我们这些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名声居然也能逆风翻盘、逆势上扬。

不愧是陆先生。

我毛骧再次五体投地,心服口服。”

这一刻,毛骧仿佛看到了锦衣卫未来的生机。

以往前朝做脏事的,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而如今。

虽然锦衣卫依旧做着一些特殊事务,但似乎并非如从前那般毫无转机。

这生机说来就来。

毛骧顿时面露大喜,真心实意地将这份恩情记在了陆羽身上。

……

而在各大省份内!

山东,衍圣公府所在之处。

早已退隐的孔希学虽面容老态龙钟,但眉目间精神抖擞。

北孔一脉,在朱天子以及陆羽等当世大儒的影响下,如今虽仍由孔氏占据天下,但北孔一脉的影响力已远不如从前。

再加上南孔一脉的孔立坊担任旱情监察使,南孔一脉有抬头之势,北孔一脉也就更不敢与皇家作对。

外界的消息传入这清幽的小院,一同到来的还有当代衍圣公孔讷。

孔讷上前,拿起一条毯子披在父亲身上。

如今新旧之分、举报热潮,与《大明日报》的报道环环相扣。

孔希学缓缓起身,感慨道:“如今春雨初下,可那些世家豪族的心,却像三九严寒般炽热躁动。”

他嘴角扯出一丝苦笑,面容间却又流露出不少释然。

“陆羽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恐怕世间仅有这一人。

世家豪族遇上他,就如同蚍蜉撼树,毫无反击之力。

我把北孔一脉交到你手上。

作为父亲,我很安心。”

孔希学将自己在这清幽小院的感悟一一道来。

人老了,心也老了。

尤其是从衍圣公这代表权势的位子退下来后,抛开那些光环,孔希学不过是个行将就木、半截身子已埋入黄土的老人罢了。

没了往日的进取之心。

只剩下保全孔家的念头。

再看看如今山东省内,那些往日依附孔家的地方豪族世家,如今的惨状令人唏嘘。

好一点的还能勉强维持,差一点的恐怕已有分裂之势。

那些县府衙门的三流家族,自然不被山东孔家放在眼里,可放眼全省,真正的一流大家族,如今内部互相举报。

人心惶惶,防备森严。

这一幕幕,让曾执掌山东孔家的孔希学也不免兔死狐悲。

“父亲放心。”

孔讷亦步亦趋地跟在孔希学身旁,两人一同走进前厅。

厅中放着暖炉,煤炭燃烧带来丝丝暖意,驱散了外面春雨的凉意。

孔讷顺势坐下,说道:“我北孔一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南孔一脉即便有抬头之势。

于我们而言,也未必不是好事。

像我们孔家这样的圣贤学问之家,在大明洪武年间,有陆羽这样的硕学先生在朝,深受陛下与太子殿下倚重信任。

如今时代大变,孔家若还像以前那样占据高位,恐怕难以善终。

若不主动将自身把柄递到皇家手中,又怎能得到重用?”

“南孔一脉的抬头,便是我们孔家向皇家递上的投名状。”

孔讷坐上孔家家主之位,承袭衍圣公爵位后,眼界日益开阔,屁股决定脑袋,考虑的事情与先前未当家时已是天差地别。

看到这一幕,孔希学放下了心中最后的担忧。

“长江后浪推前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这些旧时代的老家伙,怕是只能退居幕后,静看天下风云了。”

……

北孔一脉如此,南孔一脉自然也不甘落后。

在南孔一脉的努力下,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

除了家族中的孔希生全力协助,最为突出的当属孔立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