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该发生的啊,父皇对佛祖都有敬畏之心,他们怎么敢如此胆大妄为的?住持可以放心,本王必定会为宝陀观音寺主持公道的。”
“只是,这王龙说的也对,这翁州群岛确实有一些渔民和海匪勾结,甚至部分海匪本身也是渔民,这在我们清剿六横山和沈家门海匪时得到了证实。”
朱橚沉思了一下,说道。部分海匪和渔民互通,这是铁一样的事实,就算剩下的专职海匪不兼职做渔民,也总有一些渔民的亲戚。
无论是在哪里,人们都是帮亲不帮理的。
“不论是海匪,还是渔民,曾经都是我们大明的百姓,在剿匪的过程中,死了一些人,这些都是一些受过苦难的人,人死,债消。圆慧主持,为他们做法事超度吧,香火由大明皇家商会来支付。”
朱橚又说道,这是真情实意的,也需要安一下自己的心,安一下百姓的心。
“周王殿下心怀百姓,是我们昌国百姓之福。这是我宝陀观音寺的应做的事情。”
主持圆慧说道,他还想再说,但是朱橚止住了他再说的话。
“本王有些累了,我先回去睡午觉。”
朱橚摆摆手,说道。他自然知道,这个老和尚想要说什么,天下苍生什么的话,想要让朱橚放弃内迁令这个政策,但是朱橚不会把这个功劳给大和尚的。
这个大功劳,朱橚肯定要给儒家,要给翁州书院,别看朱橚讨厌儒家,但是朱橚清楚的明白,儒家比佛教有用的多。
朱橚还指望,儒家和自己一起开拓海外,在大明,儒家的力量要远比佛家大很多。
“王爷,晚膳到了,翁州书院的院长想要拜见您!”
外面的雨越来越大,朱橚午觉直接睡到了日落时分(只是雨天,没有日落)
烟雨飘渺,雨中的普陀山更添一种美感。朱橚起身说道:“见一见吧!在食堂安排见面。”
“终于来了!”
朱橚在心中感慨,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别人看着,也没有特意隐瞒行踪,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朱橚来到了宝陀观音寺,其中自然也包括翁州书院的山长王国史,他也明白,这是保存翁州书院的最后机会。
历史上的宝陀观音寺和翁州书院一样,都在洪武二十年,因为汤和的内迁令而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宝陀观音寺只剩下三两个僧人守寺,其他人全部被迁往内陆,而翁州书院更是直接被全部迁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所以,翁州书院比宝陀观音寺更加着急,同时,作为一家书院,它的话要比寺庙的话更有说服力,它的地位也是要高于宝陀观音寺的,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学子。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