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穿越小说>带着医院回大明> 第135章 大明第一支轰炸队(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大明第一支轰炸队(求订阅)(1 / 2)

皇宫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一旦外人得到洪武登天龙,很容易直接飞到皇宫上空,即使不造成什么伤害,那也是对皇权的巨大侮辱。

但是现在不可能把洪武登天龙禁掉,作用太大了,所以只能进行预防。

让朱橚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朱橚很重视的昌国县事情,老朱并不重视,很快就批准通过了。而朱橚不重视的洪武登天龙,则被讨论了很久,老朱甚至下旨,要派人过来把昌国县左丞于德西接过去,老朱要狠查这个案件。

“微臣认为,大明皇家商会水师装备的洪武登天龙部队还是不够安全,海寇和我们大明朝廷内部的人已经在图谋洪武登天龙,微臣以为,应当对水师的洪武登天龙进行控制。”

唐铎说道,之前他们不知道热气球拥有这样强大的破坏力,自然没有什么感觉,允许水师大量配备热气球。现如今,知道了热气球的巨大威力,自然要收回热气球部队的指挥权。

大明皇家商会的海军还不足以配备一百多热气球,能给他们留十几二十个就算是不错了,而且现在这些人忠心还是不够,老朱要用更忠心的人来掌握热气球这个武器。

“唐铎说的有理,太子,这支军队你亲自掌握,大明皇家商会洪武登天龙只留十个,其他的洪武登天龙全部调回来,组成登天卫,配备两百个洪武登天龙以及相应的火器,驻扎在皇宫附近,归属太子亲军,要确保皇宫的安全。”

老朱思索了一下,下达了最终的旨意,除了收回洪武登天龙,还限制了燃烧瓶和陶瓷手雷的使用,不再敞开供应。

大明的第一支成规模的轰炸卫队就这样被老朱确立了下来。

按照老朱的说法,打一些乌合之众的海寇,还用不上洪武登天龙这种神器。

但是老朱并没有限制洪武登天龙的发展,后面要清丈田亩,还有残元以及北方游牧民族要打,老朱不会自废武功。

登天卫的选拔要比大明皇家商会水师更加严格,监察也要更加严格,老朱是绝不会允许这种武器流出去,他也害怕有一天燃烧瓶或者洪武登天龙扔在他头上。

其实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这中间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朱橚都进行严格管控,不仅仅要解决热气球的问题,燃烧瓶和陶瓷手雷都是需要技术的。

尤其是对工业技术是有一些要求的,像燃烧瓶里的汽油,得知道提炼才能制作出来,火药也得学会颗粒化。

朱橚还对生产热气球的石棉矿进行了管控,偷盗石棉者抓到后直接处死。

“父皇也不必过于担忧,您去过器械司,那边的管控非常严格,所有人都不得随意进出,包括那些拥有进出权的人也会受到非常严苛的监视和保护。”

“五弟说,洪武登天龙里面有很多技术,得要一一攻克,等他们攻克出来,大明器械司也会造出更加先进的武器。所以大家都不必过于担忧,不过该有的防范肯定还是要有的。”

“此外,五弟所推荐的卫所制度和民兵制度,或许可以一试,父皇之前下达的“片板不得下海”的旨意很难推行下去,同时,现在我们大明皇家商会是向海外布局,没有必要再推行下去。”

太子标哥劝慰老朱,又按照朱橚的请求,推荐了卫所制度和民兵制度。

大明早就在沿海设置卫所营墩四级军事体系,但是在岛上设置的要迟一些,要难一点,本来也是要实行卫所制度的。

在朱橚走之前,已经把器械司交由太子标哥看管,标哥对器械司的事情也是十分的上心。

太子标哥这一番话让众人额头冒汗,这话和指着老朱鼻子骂有什么区别?当面开大啊!

尤其是推行民兵制度,这是非常要命的,练兵权是非常重要的,明末老朱家都要灭亡了,崇祯帝也没有放权让皇室和地方练兵。

在清朝末年,为了应对太平天国起义,朝廷下放了练兵权,诞生了湘军,打垮了太平天国,同时也造就了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利益团体,两个人都是晚清四大名臣。

后面的小站练兵,诞生了袁世凯,以及后面的北洋集团,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训练民兵是一把双刃剑,战时还有利的一面,但是如今已经建国十五年,是否要训练民兵,这就很难去度量了。

“对器械司的监管的程度要再提高,朝廷的一应无关官员都不得进入,咱知道那墨家有几个人可以随意进出,墨家所有的人都要严格监视,还有大明皇家大学的工学院。”

“卫所制度是不错的,咱看老五这一步走的很好,但是民兵制度暂时还不行,先在定海县试一试,定海这个名字好。”

老朱说道,他自然也知道不能完全禁止墨家的人进出,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比研发工作低。

不过老朱也知道,器械司生产的火器的威力,洪武登天龙只要敢上天,那就和活靶子没有区别,目标太大了,所以老朱也不是很担心。

老朱也明白,将练兵权下放的危害,这是乱国的根本,兵者,凶器也,怎么可能轻易下放呢?

别说练兵权了,即使兵器的管控都是非常严苛的,不仅仅是担心有人造反或者割据一番,更重要的是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哪怕是在后世的蓝星,连道具都会进行严格的管制,连玩具那个啥都给禁了。

“在沿海实现卫所制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周王殿下手里怕是没有那么多人吧?”

“臣在延平府和绍兴府都做过知府,两地可以代表两省的风气,两省民风彪悍,百姓很聪明,富有冒险精神,臣以为,不便在当地直接进行招兵,防止当地做大。”

兵部尚书唐铎说道,他在浙江和八闽(福建)两省都做过官,对两地都有些了解,尤其是八闽省延平府,在汤和打下延平府,他在那里做了三年的知府,是大明延平府的第一任知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