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事情老朱可以做,但是别人不能说,说了就是砍头。
“有这条铁路背书,应该能够获得那些大家族和商人的信任,如果五弟你能够从中穿针引线的话,那样效果还能更好。只是这一成的利率是不是太低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都没有这么低。”
太子标哥点了点头,说道,他没有因为朱橚说了实话就有什么不开心的。
太子标哥说的也对,大明皇家商会是商人,在商人和世家这个群体中,自然更能获得信任。
“不算低了,大哥,我们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并不像民间的那些高利借贷,利润虽高,但是却有可能连本都收不回来。”
“何况,我给他十成的利率,他还敢买吗?谁敢给朝廷放高利贷?”
朱橚摇了摇头,说道。虽然有朱橚背书,但是这个事情背后站着的就是朝廷,站着的是老朱,谁敢给老朱放高利贷,这不是耗子给猫当三陪,要钱不要命了?
老朱要是把利率定的太高,这些商人和大家族反倒是可能不敢买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购买国债的,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是一种至高的荣誉,让他们购买大明国债,参与到大明的建设中,这难道不是一种荣誉吗?”
朱橚义正言辞的说道,这种形式已经非常温和了,总好过直接杀鸡取卵。
“嗯,老五说的在理,这个事情就先这么办,老五,你们大明皇家商会准备买多少的国债,你觉得我们朝廷发行多少国债合适?”
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老朱觉得朱橚这话说的在理,能给这些商人和世家购买铁路国债的机会,就已经是给脸,之前老朱发行的大明宝钞,他们不是还得乖乖的承认,他们连回头钱都看不到。
这次发行的铁路国债好赖是有大明的铁路网络在背书,还是能够看到回头钱了。
甚至老朱觉得年利率一成都算是高了,他们就应该无偿借给大明朝廷来建设铁路。
铁路建成之后他们不也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吗?这是大明商人和世家的本分。
“具体要借多少,儿臣需要给二哥,三哥,四哥去信,这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还是需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的。”
“铁路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儿臣以为,发行五万万贯钱的国债就差不多了,加上后续的铁路盈利,应该够大明修建起五千里长的铁路。”
“虽然这个里程数虽然很短,但是也勉强够用了,能连接起一条从南至北的铁路,后面的铁路可以再慢慢建设,后续的缝缝补补,就算迟一些也不影响大局了。”
朱橚在心里预估了一下,谨慎的说道。
五千里的里程比起后世来,自然算是非常短的,后世的铁路里程数都超过了三十二万里,连后世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但是五千里的里程数,也勉强够用了,从北平城到金陵城也才两千里路,足够大明修一条从南到北的铁路,覆盖几个重要的大城市。
“五万万贯钱,这是我大明两年的赋税啊,还不算多?”
老朱咬牙切齿的说道,虽然他对这个数字早有预料,朱橚算出一里路要十万贯的时候,他心里就已经有了准备,但是他听到这个天文数字,内心还是波涛汹涌。
未来,大明的血汗,可能就要耗在这些铁路上了,但是这是必须要耗的。现在大明耗费血汗建造了这些铁路,大明的后世帝王才能更好的掌控这个庞大的国家,就算是败家子,也能多败几年。
所以,这条铁路,老朱必须铺设,这个血汗,老朱必须付出,老朱的太子标哥这代人要是能完成这个事情,也算是他们不白当这两任帝王。
历史不会再给大明第二次这样的机会,除了开国的老朱和后继的太子标哥,其他帝王都很难有这样的魄力和威望去做这样的事情。
一旦错过了,这条五千里长的铁路可能就需要上百年才能铺设成功,其他帝王想要发行国债,商人和世家可能并不会买账。
“父皇,儿臣说过很多次,这条铁路,就是大明的大动脉,父皇和大哥在位期间,若是能把这条铁路修好,那就算是为后辈帝王铺好了路,否则越到后面,建设的难度也就越高。”
“这铁路建设不只是天价的建设费用,还有沿途百姓的迁移,涉及到沿途的耕地,那些大地主肯定是不乐意的,总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所以,父皇和大哥必须做这个事情,父皇做的越多,大哥后面继任的压力也就越小,大哥也就能铺设更多的铁路,为后面的帝王铺设更多的路,这铺的不是铁路,这铺设的是大明的国运,铺设的是大明的寿命啊!”
朱橚的话振聋发聩,老朱和太子朱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们暂时只看到了蒸汽火车带来的巨大便利,但是还没有看到后面建设铁路的巨大艰辛。
这绝不只是钱的事情,蒸汽火车的线路先经过那里,后经过那里的这些都是要争的。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很难完成的。
“老五,你说的有些道理,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还不是为了你们吗?从金陵城到凤阳蒸汽火车的铁轨铺设,由你全权负责,太子会配合你。”
“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作为大明皇子,你和老二老三老四,先是大明皇子,然后才能成立大明皇家商会,你们先进行垫资,你们先购买两百万贯的国债,给其他人打个样子!”
老朱点了点头,把这个事情拍板确定了下来,开口就是两百万贯的国债。
但是朱橚也不傻,他不怕老朱出尔反尔,老朱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吃亏的。大明皇家商会已经有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矿山,拿到了这个项目,那些矿山出产的钢铁不就有了去处吗?
现在这个时候,搞工程很难不挣钱。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