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骁闲下来后,又要开始造纸了。
就算以现在的技术造不出19世纪的木浆纸,做出清朝那个时候的纸还是不难的。
虽说在卡拉瓦弄了些纸回来,肯定是不够用的。
红月造纸作坊也在利用林骁出的主意,开始用水力驱动造树皮纸。
但这种纸没有漂白,呈天然灰褐色或米黄色,表面粗糙,有明显纤维纹理,厚薄不均,书写非常不方便。
树皮纸主要是阿兹特克人以前用于记录宗教法典和税收账目,被视为神圣载体。
但树皮纸易受虫蛀、潮湿霉变,不宜保存。
16世纪的欧洲主要以麻布纸、直纹纸为主。
《门多萨手抄本》用的就是这种纸。
至于羊皮纸,那只能作为补充用途,根本没可能普及。
反正红月正在扩建,很多地方的树都要砍伐,那些树皮浪费了可惜。
新驻地开发时,林骁就让人将松树、柏木、油棕、阿玛特树(构树)的树皮剥下来,削去外皮再放在瀑布
还有很多都泡在部落前的两条小溪里,让它们自然发酵脱胶。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泡了一个月。
林骁说要造纸,那些造纸工匠并不会觉得奇怪。
毕竟在他们心里,神使大人是无所不能的。
“你们用的树皮只泡5天,没有完全发酵,树皮里的胶质还没有脱离。”
当造纸工匠问林骁为什么要把树皮泡那么久时,他开始给他们解释。
林骁看着工人正在点火蒸煮树皮的陶瓮,“这一步还是要脱胶,与你们的方法一样。”
“但是,你们没有用草木灰,不能很好的分解树皮里的木质素,当然用石灰也行。”
造纸作坊坊主瓦伦丁说道:“神使大人,白皮鬼也在蒸煮时加了草木灰或石灰,他们的纸好白很好看,但我们不清楚他们的其它工序。”
林骁说道:“他们用的技术在阿拉伯基础上改良过,而你们用的还是非常原始的技术。”
“你们用的是木槌捶打,他们用的是水力捶打,这就导致纸张厚薄不同,质感相差太远。”
“而且,你们造纸只有五六道工序,我这种方法需要十几道工序。”
瓦伦丁拿出一张直纹纸,“神使大人,白皮鬼的纸张为什么这么白?”
林骁笑道:“那是因为他们用了一定的漂白工艺。”
“当然,这并不算白,我们以后做出来的纸,会比他们的更白更薄质量更好。”
林骁拿出怀表递给瓦伦相。
“这根针走到这个地方后,才可以把树皮捞出来,换水反复漂洗至少三次,这一步是要洗掉树皮里残留的碱液,如果没有洗干净造出来的纸就会很脆。”
瓦伦特当然不懂什么是“碱液”,他只要执行就行。
新驻地瀑布前与部落小溪处都有水力驱动。
小溪的水位早就被水獭与河狸抬高,下游挖深砌石,形成几米的落差。
水力驱动不够,其它人就只能用石臼或木碓将树皮反复舂捣纤维至絮状。
还要用一种植物的汁液增强纤维的悬浮性,这一步瓦伦丁就会。
抄纸成型、干燥步骤与制造树皮纸过程基本相同,就是控制纸张厚薄这一关对瓦伦特有些难度。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