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1 / 2)

第17章

有了这十颗初生蛋,方应礼改变主意,明天不做猪油渣拌饭,改成猪油渣蛋炒饭!

晚上的炒饭大家吃得那么香,但没有加蛋的炒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打定主意,他心情不错地哼着小曲,可不管方茂财走之前那一脸恍然的表情。

毕竟这鸡蛋可不是他要求的,是方茂财自己拿来的,不收下怎么对得起他大晚上打着手电筒过来。

他把前堂收拾了一下,将桌上两杯铁观音喝完,举着手电筒去走道把猪给喂了。回来看到周慧岚也出来了。

周慧岚问:“这位堂哥怎么过来了?”

方应礼笑笑:“过来送好东西。”

他把篮子拿给周慧岚看,伸手摸着带有凉意的鸡蛋,跟她说了刚刚怎么把方茂财说得一愣一愣的。

“他以为我不会收,还特意拿了十颗过来。等他回去,大伯母肯定气的半死,但方茂财爱面子,一定不会让他妈过来讨要的。”见周慧岚听着他话露出不放心,补充道,“所以你不用担心这鸡蛋吃得不安生。”

周慧岚顿了顿问:“大伯母会来找麻烦吗?”

她只见过这个方大伯母几次,但也知道这人是不好相处的。

方应礼道:“要是找你麻烦,你如果不能处理的就不管她,要是她还揪着不放你就让她来找我。”

周慧岚心里没有方应礼那么乐观,但还是应了声“好”。

晚上,方应礼依旧在前堂睡,第二天,还是天不亮就起来。

这次他没有空着手出门,在咸菜缸里捞了一把咸菜,剁碎后加了点猪油跟酱油拌拌,装进长形的铁饭盒里。

不止如此,他还多拿了一个铁饭盒放到布袋子里,然后戴着草帽出门。

等到农场,方应礼今天在供销社里买两个馒头,边走边吃地去集合点集合。

杜秋生跟杜勇田过来,杜勇田昨天跟着听了不少消息,今天过来见到方应礼,连忙凑近。

杜勇田神秘兮兮地用肩膀撞了一下方应礼:“紧张不?”

方应礼“嗯?”了一声,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好紧张的。

看他这么淡定的表情,杜勇田佩服的竖起大拇指。

一旁毫不知情地杜秋生懵逼地看着两人的互动,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消息。

但周围人越来越多,杜秋生忍住好奇没有问。

很快,集合时间结束,清点完人数,一帮人浩浩荡荡地出发。

密集的人群逐渐散开,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没过会就形成长形队伍。

方应礼走得不紧不慢,没过一会就缀在后面。这时,他身边走过来一个人,方应礼睨眼看过去,是廖银树。

廖银树跟平时一样表情淡淡的,眼睛直视前方,他长相很斯文,像是从城里下乡的知青。不过原身对他的家境知道的并不多,方应礼自然也不知道。

走了几秒,廖银树忽然问:“你有把握吗?”

方应礼下意识地反口问:“什么把握?”

廖银树:“水稻。”

“哦你问这个呀。”方应礼笑笑地耸了耸肩,“还行吧,就看专员听不听我的。”

要是不听,他也没办法。

廖银树看他吊儿郎当的样子,皱了下眉:“那是城里来的专员,如果你说的都是对的,为什么不听?”

方应礼没有回答他,这个时候对农学的研究还是初级阶段,很多数据都要靠一次次的种植成果得出结论,处于基础实践时期。等到他上一辈那个时代,对农业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突破期,人类由巩固及加大粮食生产重量,开始转移到粮食口感问题跟多样化。

他们作为农学生,不单单是要学怎么种植,什么种子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也会参与研究如何在原有种子上衍生出新品种。

当然,方应礼暂时是不会对这个时代的人多说什么的,也不想灌输任何新时代思想。

他不是圣人,也没有圣人能说善辨的嘴巴,他目前什么都改变不了,只想先顾好自己。

还有跟他搭伙过日子的周慧岚,原身留给他的牛娃,跟弟弟妹妹……

方应礼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挺重。

单靠在生产队上工可不行,他得找到挣钱的方法。

“等见到人自然就知道了。”方应礼伸了个懒腰,来到这里后每天都是早睡早起,觉得自己精神气都变强了。

等到田垄,方应礼今天被安排到除草队里。

方大力离开前私下找他:“我跟计分员说了,两个小时后专员的车过来公社那边,你到时候过去一趟。”

方应礼点头说好。

方大力没再交代什么,他现在要去接从镇上下来的专员。

从镇上来的专员是个小年轻,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他读的是省农学专科大学,毕业回乡后,就被安排进当地的粮食局。

这个时候读大学出来的大学生不多,他在局里很受领导重视,经常被外派到农场里指导农民种田问题。

昨天他先去了埔西农场,今天就来到路东农场。

路东农场也是属于粮食生产区,局长对这边的水稻种植很重视。

谢毕卿不敢怠慢,今天提前坐派属的专车出发。

二十座的中巴车不止他一个人,跟着他一块来的还有另外一个跟着他学习的新人,以及两个助理,六个帮工跟司机师傅。

帮工是粮食局雇佣的临时工,要会认字跟种田经验,还能听懂他说的话,这样他交代下去的事情才能做好。

有时候他需要下乡讲课,但听讲的农民太多,他没办法一一地教,他的两名助理跟这六个长期跟着他的临时工,就会代替他去一一地教

“老师,这是整理出来的路东农场那边的情况。”坐在谢毕卿旁边的娄怀递过来记事本。

娄怀是今年年初被安排跟在谢毕卿身边学习的,他读的大学没有谢毕卿好,但他认为他的学识并不比谢毕卿差多少。

一开始谢毕卿只让他统计整理下乡后的田垄生长情况他是不乐意的,觉得谢毕卿看轻了他。后来多跟谢毕卿下乡几次,他觉得谢毕卿能得局长这么重视是有原因的,他的学问不仅强,实践也强,面对教导多次还是不懂的农民也依旧和颜悦色。

后来,他就心甘情愿的跟着谢毕卿学习。

这次谢毕卿在上车后要他整理路东农场的田地情况,他很快就整理出来了。

“这里浅水层怎么这么高?”谢毕卿一拿过记事本,就发现问题。

他负责指导的田垄太多,两个乡镇跟四大农场的主要水田都在他指导范围内,上次去路东农场还是上个月,他有些细节没记住。

娄怀看了眼他说的数据,立马想起来:“这个是当初天气太热,水量蒸发太大,老师你就要求浅水层高一公分。”

谢毕卿皱起眉:“有改回正常值吗?”

娄怀顿了顿,闭上嘴摇头。当时情况特殊,他们急着要走,印象中好似没交代那边的生产队要改水量。

谢毕卿:“……”遭了。

希望那边不要出现飘苗问题。

他立即让司机师傅加快开车速度。

镇上去乡下的道路颠簸得厉害,虽然坐的都是一帮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结束,众人下车时的脸色都很白。

“哇”的一声,谢毕卿下车后再也忍不住,扶着车子狂吐起来。

吐完整个人都在发虚,双腿打颤,吓得旁边的娄怀立马扶住他。

娄怀担忧地问:“老师你没事吧?”

谢毕卿擡起软绵绵的手臂晃了晃,他只是有点低血糖,缓一下就好。

一行人在乡道旁耽搁了一会,远处有车过来,方大力开着公社里的摩托车过来接人。

见到谢毕卿脸色极差,就做主让他们先去农场的休息室里休息。

谢毕卿本来想先去把田地看完,但方大力不允许。要是专员在他们的农场出事可就麻烦了,看田也不急着在这一时,其他人也纷纷劝说谢毕卿先休息。

无果,谢毕卿被裹挟着上了方大力的摩托车,摩托车比中巴车稳一些,又吹了一阵风,谢毕卿没那么难受了。

但等到休息室,见了候在休息室里的办公主任热情地开始接待,又是端茶倒水,又是切水果,谢毕卿说到底只不过是个年轻人,面对这样的盛情,实在难以拒绝。

方大力坐在靠门的位置,看了眼手表上的时间,他让方应礼过两个小时过来,但谢毕卿提前到了,现在还差二十多分钟。

他转过头看向休息室里,办公主任还在吹嘘着什么,不过一旁听着的谢毕卿脸色依旧挺虚,微蹙的眉头看得出来明显有点不耐烦了。

方大力心里好笑,老奸巨猾的家伙拍马屁拍错了吧,人家可是大学生,还是指导专员,怎么可能被轻易收买。

“咳咳。”方大力站起来,滔滔不绝的办公主任停下来,有些不悦地看向他。

方大力道:“谢专员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过来肯定很累了,主任我们还是让专员先休息,等晚点我再带专员去田那边?”

办公主任不想走,但看专员露出疲色的脸,只好寒暄几句后离开。

见办公主任走了,其余众人都松了口气,挺直的背松懈下来。

娄怀吐槽:“这主任很闲吗?怎么那么啰嗦。”

“噗。”方大力听他这么说,短促笑出声,接话道,“大概公社里就他最闲吧。”

娄怀:“他就没有事可以做了?那这个办公主任是用来干嘛的?”

不等方大力回答,谢毕卿道:“好了,就你话多。”说完,他对方大力说了声“谢谢”,邀请方大力坐下来喝茶。

谢毕卿很喜欢这个生产队大队长,是个干实事的,在他心里留下挺不错的印象。

谢毕卿给方大力倒了杯茶:“方大队长是有事吧。”

以前过来接他后,方大力很快就离开,等他们休息好再出现带他们下田。今天一直待在门口,还时不时地往门外看,像是在等什么人。

“对。”方大力爽快回答,接着就把方应礼要过来的事简单跟谢毕卿说了一下。

谢毕卿深深皱眉,他不认识这个叫“方应礼”的人,不清楚他怎么要过来找他。

方大力道:“他发现水田有些问题,昨天我们讨论了一番,还是不能确定,所以打算让谢专员你来判断他说的对不对。”

谢毕卿连忙问:“是什么?”

话音落下,外面传来敲门声,方大力站起来,笑着说:“是应礼到了。”

他去开门,果然方应礼就站在门外。

方应礼跟着方大力进屋,屋里坐着不少人,但他第一眼就把目光落在了谢毕卿身上。

他在谢毕卿身上嗅到了“同类”的气息,这人穿着朴素干净,灰蓝色的长袖衬衣,麦肤色,炯炯有神的双眼。见到他望过来的视线,他也擡起头,两人四目相对。

方应礼先开口:“谢专员。”

谢毕卿:“你就是方应礼?”

“对。”方应礼表现自如地坐到他对面的空椅子上,坐下去还往里面挪,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面。

这让谢毕卿多看了他两眼。

“你说田里有问题,是什么问题?”谢毕卿直截了当地问他。

方应礼有点意外地挑起眉,记忆里的原身没有跟这位谢专员直接接触过,每次谢专员过来,他都是站在人群里最后面,以至于谢专员对他这个人毫无印象。

他能直接问出来,肯定是方大力在对方面前提起过他。

方应礼直接把昨天说的话再阐述一遍,说完,他又加了一句:“飘苗会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现在还没有出现飘苗问题,但如果再过几天还没有排掉多余的水量,就不能保证了。”

谢毕卿听他说完,眼里多出惊讶,他忘记提醒的事,有人提前发现了问题!

还是一个没有接触过专业种植的基础社员。

谢毕卿逐渐兴奋起来,开始问起来:“你还发现了什么?”

方应礼对他的表现有点意外,但还是选择没有保留:“除了浅水层比较深以外,我认为这期的施肥量需要加大,按一亩11公斤尿素来,要不然分蘖期的养分不够……”

“会不会太多了?”旁边的娄怀打断他的话,“一般亩田以5到10公斤的尿素来施肥,10公斤就已经很多了,再多出来1公斤,烧苗了怎么办?”

方应礼看向他,刚进来的时候他也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上次谢专员来时他也有在场,但他没有说话,像是谢专员的学生。

方应礼对他笑了笑,把目光转向谢毕卿,他在等谢毕卿怎么回答。

谢毕卿思索着方应礼说的话,没过几秒就分析出来其中的道理:“方同志说得很对,这次施肥确实要加大量,我当初让水位加深一公分是想着两个星期后把水量排回到正常量的,但因为我疏忽,导致没有及时排水,土壤养分也会跟着流失掉了一部分。”

“路东农场这片田本来需要尿素是一亩9公斤就够了,到现在出了这个问题,就需要多补,按一星期一公斤来算,就是多补2公斤。”

谢毕卿一边说,娄怀一边听一边用笔记本记下来。

对方应礼提出来的问题产生的怀疑转变成好奇:“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方应礼:“多种多看,时间久了就会分析出来。”

娄怀不相信:“我跟着老师那么多次,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方应礼:“……”不知道如何回答。

谢毕卿替他说:“你只光会读书却还不知道如何去实践,等你多种几次地,多想一想也会知道这些。”

旁边,方大力缩着肩膀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光是娄怀没想明白,他也没想到这个问题。

谢毕卿看着其他人都是一脸“原来如此”的表情,不由地摇摇头,他看向方应礼,真诚夸道:“你很聪明。”

很多农民种了一辈子田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眼前这个看起来比他还小的方应礼却一下子抓住这次问题的重点。

如果不是方应礼提起,恐怕就算是他也要等看到稻苗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不过具体的施肥数量,还是要等他看到稻苗才能最后确定。

大家休息得差不多,时间也不早,便没有在休息室继续待下去。

从休息室里出来,看外面日光强烈,谢毕卿问方应礼刚才怎么过来的。

方应礼就说是走来的,水田那边到农场休息室,就两多公里路,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

谢毕卿听后,就邀请方应礼跟他同坐一辆三轮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