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装的信封不少,大多数都是从城里寄回乡的,先是由农场邮局统一收件,再按照不同村来分,如果不想等可以自己到邮局拿。要不然就要等邮递员送到村委,去村委那里拿,不过这样的话,就要迟两天才能收到。
多的是像方应礼这样,亲自过来农场邮局拿信的,工作人员都见怪不怪,指挥他们自己去找就不再管。
谢毕卿的信很好找,方应礼专挑比较厚的检查,没过一会就找到他的信。谢毕卿选用的是大号信封,里面装得鼓鼓的,推荐信也在里面。
方应礼拿着信封回去找工作人员,签好名盖了章,就可以将信封拿走。走前,他把写给方茂财的信寄出去。
拿到信他没急着拆开,返回到公社,找到个安静没人的地方,拆信看起来。信里还装了封没有封蜡的信封,方应礼没急着拿出来查看,先是打开了谢毕卿写给他的信。
谢毕卿在信里告诉他,将在十点半到十一点左右在粮食局旁边的早餐馆二楼窗口等他,还交代他回去时就已经给面试官提起过了,但吐槽说面试官没有直接答应他,反而告诉他需要看方应礼的面试表现。
接着,他还在信里说,他将方应礼跟他聊天时说的话整理进入到他的工作笔记里,希望方应礼能同意。他觉得方应礼提出了不少有趣有用的意见,他想采纳编辑到农学课本里。
说到农学课本,谢毕卿在后面还用一张信纸用来解释这农学课本是做什么的。原来是今年县里开展农业会议时打算撰写一本当地的农学县志,谢毕卿便是其中的撰写人员之一。他还说关于方应礼的农学意见还没给其他撰写者确定,等有好消息,一定告诉方应礼。
对此,方应礼还挺高兴的,没想到自己根据上辈子学到的知识,还能用在这里。
而推荐信则不同了,谢毕卿写给方应礼的信用的是轻松愉快的语气,但推荐信却是严肃端正的写作体,先是介绍了粮食局,再介绍他自己的职位,再郑重地介绍了方应礼。
看完后,方应礼脸红耳赤,总觉得谢毕卿对他有种很厚的滤镜,在他眼里,竟是有点优秀?
80年代处在于改革初期,正是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的重要时期,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只要是有能力的,都是单位争抢的香饽饽。也就是偏远农村信息落后,对于方应礼能解决田地问题这件事没太大的感觉。
但放在谢毕卿这种专员对口的人来说,方应礼便是他的香饽饽。且……他们不过是沿海小县镇,大部分去外地读书的人毕业后都留在了外地发展,回乡的寥寥无几。
目前粮食局里,能独当一面下乡指导种田事宜的人实在太少,光靠谢毕卿的团队,简直是杯水车薪。
傍晚收工后,方应礼向方大力请了明天的假。
装着饭后去供销社买小孩用的牙刷,还买了两包东方红牙粉。回家时周慧岚已经烧好菜,只等方应礼带饭回家就可以开饭。
今晚还是方应礼喂孩子,吃饱时,方应礼就跟周慧岚说明天要去县城里的事。周慧岚打算提前给他准备去县城里吃的早饭。
问他要不要装两个烤红薯在路上吃。
“好啊,我来烤吧,你回屋休息。”方应礼没让周慧岚动手,自从昨天知道她要忙那么多事后,方应礼就打算以后能自己动手的就绝不让她动手。
两人坐在木凳上,方应礼在灶口里烧红薯,周慧岚在旁边给小孩们烧洗澡水,牛娃吃饱就不让周慧岚抱着,见方应礼在忙没法抱他,就要趴在他的后背,时不时用小手抠着后背玩。
“哈哈哈哈……牛娃别乱动。”方应礼被抠得后背直发痒,扭过头就把牛娃攥进怀里,专对着小孩的痒痒肉下手。
“怕了吧?嗯?快跟爸爸说,以后还敢不敢!”一边做鬼脸地吓唬牛娃。
牛娃哇啊哇啊地又笑又叫,短小的四肢乱踢地喊着:“小叔救我……呜呜,不敢不敢啦~”
“叫你叔来也没有用。”方应礼下手再次挠了几次,佯装用力地拍了拍他的屁股。
牛娃吓得哇哇叫,哭着喊:“叔叔,救我,小姑姑,救我。”
方应礼惊讶地对周慧岚道,“牛娃这两天能几个字说话了,速度挺快。”
“小孩子学说话很快的。”周慧岚道。
牛娃都三虚岁了,属于说话比较慢的,但只要一学会说话,后面便能越来越利索,要比先说话的小孩更快。
作为独生子的方应礼诧异:“还能这样?”
周慧岚:“对啊,我带过弟弟妹妹。”
说着她就举例她弟弟一岁多就开始会说话了,可等到四岁多才完全说利索,但她妹妹两岁多才开始学说话,还没四岁就基本能说利索。
不止如此,其他家的小孩大部分都这样,不过也有很小就会说话,学得非常好的小孩。周慧岚表示她见到的不多。
“每个孩子的语言天赋都不同,不能强求。”方应礼使坏地捏了捏牛娃的小脸蛋,才施施然地放开他。
牛娃一得到解放,立马跑去找小叔叔了。
要小叔叔给他报仇。
“爸爸,打我!叔叔,你打爸爸!”牛娃奶声奶气地朝方同路控诉。
方同路:“……”抱歉,我打不过你爸爸。
方应礼跟周慧岚闻言,两人四目相对,顷刻,都开怀地大笑起来。
逗小孩子,真的太有趣了。
次日,周慧岚跟方应礼同时起床,她检查了方应礼出门要带的东西,忽然想到什么,问道:“应礼,今天要是能成,以后我们会去城里住吗?”
“你想去城里住?”方应礼没立即回答,而是反问她。
他们家只有分配的地,0.8亩水田跟0.2亩旱田,靠着两块田,是养不活全家人吃食的。到那刻,要是真的能在城里工作,就有份稳定的工资,靠这份工资,也可以养活全家人。
但是,周慧岚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不想一辈子都待在农村里,如果有机会去镇上、或者县上生活,她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就是不知道方应礼愿不愿意。
周慧岚看到很多男人去城里上班,老婆孩子都留在老家这边,周日才会回家。他们是不愿意带村里的妇人去城里的,觉得她们到底是没有见识的村妇,怕她们给自己丢脸。
周慧岚的几个表哥都是这样……她这几天有时候会胡思乱想地担心,方应礼会不会也这样。
听她这么说,方应礼一口答应下来:“好啊,小慧你有这个想法太好了,到时候有机会,我们全家人都去外面的世界见见世面。”
他就没有把周慧岚当成普通的村妇,哪怕周慧岚没读过书。
“别说是县城了,我们还可以去北京,去看天安门升国旗!还可以去黑龙江,去看那里的黑土地!那里有万亩耕作田,到农忙时一定很壮观!”方应礼兴致勃勃道。
上辈子他就差一点跟着导师去瞅黑土地了,可惜还没启程呢,就穿越到这里来。
这辈子,他一定要去见识下,东北三省的黑土地。
“应礼哥!应礼哥在吗?”
屋外,有人在喊。
是方书朋。
方应礼跑去开门,方书朋看着他道:“应礼哥,我听说昨天的事了,表婶母这次太过分了,我昨晚回家的时候就听好多人都在说,表婶母还说嫂子的坏话……”
他话一顿,看到周慧岚就在前堂,讪讪地笑着打招呼:“嫂子好。”
“书朋来了,吃红薯吗?你哥昨晚烧了红薯,还有几个。”周慧岚招呼他。
方书朋也不嫌弃:“好啊。”
他走进来,抓起一个撕开咬着吃,一边朝方应礼看过去,就见方应礼并没有吃红薯,而是把红薯放进到红军包里。
“应礼哥,你要出门啊?”他问。
方应礼道:“去县城一趟。”
“今天不上工啊?怎么就去县城?”方书朋想到什么,满脸惊愕,“应礼哥,你该不会是想要去县城找茂财哥吧?这……这不太好吧,虽然这事是表婶母的错,但要是闹到茂财哥的单位,就不好收场了。”
方应礼:“……”想象力还挺好。
方应礼解释并不是去方茂财的单位,而是要去粮食局一趟,他没说自己是去面试的,而是说要去见个人。
听到这里,方书朋当即表示他要去农场,可以顺道载方应礼去农场汽车站。
方应礼自然没意见,两人很快就一起出门。
农场汽车站,并非在农场里,骑自行车到半路,需要走岔道,这条路通往外面的沙土路,走起来依旧不平稳,颠得方应礼屁股生疼。
骑了足足十五分钟,两人终于见到挂着“农场汽车站”的牌匾,车站外的空地,还停放着几辆中巴车。
在停泊区旁,还有片围起来的空地,停放着不少上锁的自行车。这些自行车都是去县里或镇上工作的职员停放的,每个月交5角钱就可以,由保安看管。
这就是最早的公有停车场啊。
停的自行车还不少,每个月收入挺可观。
方应礼收回视线,跟放书朋分开后,去站台购买当日来回返程的车票,能便宜一角钱。
他把零钱放进红军包,在泊车区找到自己要坐的中巴车,上车后,把车票递给司机师傅,司机师傅撕了一角把剩余的票还给他。
距离发车还有十几分钟,方应礼找到个空位坐下,拿出包里的红薯吃起来。
吃到一半,又有几个人上车。
都是原身不认识的人,身上穿着得体的工作服,一看就是去县里工作的职员。
其中有两人是认识的,坐到方应礼前面的座位上,旁若无人的聊起天。
他们说话声音大,坐在方应礼对面看着像是焊工师傅的大叔睁开眼睛,出声打断了他俩的话,让他们不要吵吵。去县城的路程有三个多小时,大多数人都是在车上补觉,这两人的声音已经打扰到不少人。
有人提醒,其他人便纷纷跟着表示说话小声点。
两人被这么多人提醒,脸瞬间比猴子屁股还要红,直到车子启动,到县城,都没再开口说话。
嘿嘿,今天章节提前更新啦~~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