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招员工不是临时起意的想法,早在过年前周慧岚就深思熟虑过这件事。目前店里的生意一直很稳定,每天的收入很可观,整个月下来,少说也会给家里带来两百左右的纯收入。
但她忙着店里的事情,家里的事就兼顾不上了。
特别是牛娃现在没能去幼儿园上学,说起来更是加快了她要招新员工的念头,她总不能一直把牛娃带来店里学习。
店里这么吵闹,小孩子根本静不下心来,别说学习了,光是影响精力就很大。周慧岚只带着他来店里写作业几天,牛娃再怎么懂事也是个四岁的小孩,定力有限,写着写着,就会探头探脑地看店外面。
这么小的人儿,白天学习,晚上还没九点就犯困,早上六点多又要被吵醒。才几天时间,小孩子眼瞧着憔悴了点,胃口没之前那么好了。
“我要顾着家里,这店又不能只丢给你一个人来忙。”周慧岚叹了口气。
阿翠姐刚听她说要招人,还以为是她哪里做的不好,周慧岚要辞退了她呢。现在大概知道是什么原因了,狠狠地松开一口气。
如今她靠着这份工作,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高,两个儿子跟她的关系不仅没有因为她常年不在家而生疏,反而对她更亲近。要是这份工作没了,她家以后的日子,恐怕就不像现在这样舒畅了。
她还想着攒钱搬到镇上来住,这样儿子们也可以来镇上读书。
别说,瞧着方同路方巧娥两人到镇上的小学读书后,那模样气质变化更大,完全不像是乡下来的孩子。
阿翠姐看着眼馋极了。
有什么工作,能有在周慧岚店里这么赚钱吗?
根本找不到第二家!
她都打听过了,周围基本都是自家人在管生意,根本不招外人,大些的酒楼啊,大饭馆啊,也都是有人脉才能进,工资也没她高,一个月20块钱就顶天了。
但她呢,现在一个月就有30块钱的基本工资,还有5块钱到10块钱的绩效奖金。她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开店,但她在家里按周慧岚炒小料的手法,和揉面团做出来的牛奶麻花,总是差点意思。
开店成本又大,她赚到的钱大头都给了家里,好不容易攒的一百多块钱,可不能霍霍没。
阿翠姐连忙说道:“但是这招人得招个熟人吧,要是个不认识的,把店里的调料手法给学去了怎么办。”
她是想开店,可她心里还是感激着周慧岚,就算以后真开店了,也绝不做跟周慧岚相冲的熟食。可别人就不好说了,要是有人是心怀目的来工作的,那保不准学到这调料的手法就跑路自己开店了。
周慧岚暗道,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目前还没有好的人选,想着能不能在阿翠姐这边的好姐妹里找到个老实木讷的。
周慧岚道:“最近你也跟着打听下好了,这调料的手法不算秘诀,我在西街就有看到模仿我们糯米饭团的小店,尝过那味道跟我们不太一样。”
她们胜在料足,可以选的料也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搞出个新花样,哪怕这几个月物价一直在涨,她们都没偷工减料,还是那么足料。
所以来店里的回头客很多,那些熟客不仅爱吃她家的饭团,牛奶麻花、炸汤圆这样的甜食也很喜欢。
而且这几个月来,周慧岚还做了其他几样的小吃,生意才能这么持久下去。
阿翠姐纠结了一会儿,朝着周慧岚开口说:“小慧,我想到一个人或许比较合适,你还记得阿龟的弟妹吗?”
阿龟的弟妹?
周慧岚沉默地在脑海里翻找了好一会,才想到了阿龟的弟妹是谁,之前在村里的时候还见过不少次,跟阿翠姐不同,她总是沉默寡言。
有次她们去农场买菜回来的路上,阿翠姐跟她聊起阿龟时,就提前过他的弟妹,说是外地媳妇,江西那边的山区,跟着亲戚过来打工,但出了意外,才嫁给了阿龟的弟弟。
因为语言不是很通,周慧岚和她没有什么交集。
但阿翠姐是个能言善道的人,她总是贴着上去聊天,哪怕现在在店里工作,休假日回到村里,遇到人都会拉着说好些话,因此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变差。
“她叫秦芬,其实比我还小一岁呢,可惜生第三胎的时候她男人去赶货的时候出了车祸没了,现在看着人比我还要老一点。”阿翠姐叹了口气。
这个秦芬也是个苦命的,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自从阿龟的弟弟意外过世,这个秦芬就要独自拉扯着三个小孩,最小的也才四岁。
好在她会种地,将地里打理得还算不错,虽然过得苦了一点,但至少不会饿死。
有时候阿龟也会拿些钱给她养孩子,就是阿龟总归是大伯,不好一直接济个年轻的寡妇,哪怕这人是他弟妹。况且,他老婆一直和秦芬不对付,总是明里暗里挤兑她,这日子是越过越难了。
阿翠姐保证地说:“她人很老实本分的,而且我想着要是她来的话,肯定没问题。”
说完,她顿了下,有点不好意思地又说,“可能要带一个孩子过来,她那个小儿子才四岁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刚好店里有张大床,平时也是空着,她过来的话,也能住在店里。”
周慧岚回忆着她那沉讷的模样,招揽客户是不行了,但应该能吃苦,便点了点头:“这样,你过几天休假回家替我问问,要是想来,就带她过来面试一下。”
阿翠姐欣喜道:“好好,她一定会来的。”
她这份工作,早有不少人眼馋眼红着,秦芬虽然没表现出来,但可以看得出来她是羡慕的。
两天后,方应礼出差去了趟县城,跟谢毕卿会完面,几个专员、指导员们都交接了彼此过年前后这段时间的研究数据,统计完毕,一行人去国营饭店搓了一顿。
一回到镇上这边,方应礼先是去了几趟生产队,跟着各大生产队队长盯着插秧。如今有方书朋和陈彬两个助理,他这个指导员轻松了不少,有些杂碎的活都交给他们去处理,他只做后面的总结部分。
忙完这阵,他还抽空去了趟红湖村见方二伯。家里的水田、菜地都交给方二伯打理,之前水稻育苗,方应礼筛选的良种,发育情况都不差,这两天也都在插秧。
刚插秧的水稻苗定株后才可以施第一波肥,他只是过来看下情况,确定没问题了就放心地全都交给方二伯。
招员工的事情不能耽搁,关于要不要继续续租的问题也要尽快解决。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