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正是六月雨水时节,往年不起大风的话,人们担忧的就只有雨水太多,跟着雨水抢排田沟里的水。社员们都很忙,田里人来人往的,就是担心哪处的田土水层太厚,影响到稻穗长得结实。
这次突然刮起了大风,搞得人心惶惶。
方应礼从田里回来后立马就转向去到气象局那边,发现气象局那边的人都是神色匆匆,情况瞧着没好到哪里去。
难道真的要来台风了吗?
很快,他就从气象局那边得到消息,要来台风的概率很大,让所有乡民提前做好防灾措施。特别是田地里的还没到收割期的水稻,是其中重中之重。
回家路上,方应礼就看到街坊邻居们都在收晾晒的衣物和干货,嘴里喊着“要下雨了”,催促着还在疯玩的孩子们快回家。
“啪——”
一声脆亮的声音打落在草帽檐上。
紧接着,倾盆的雨水轰地砸落下来,一滴滴的豆大地砸到人的身上,脸上。
周围赶着回家的人都加快了脚步,阵阵喧哗和吵闹钻入耳朵里,都在骂这雨下得太快了。
方应礼加快步伐,快速地往靠边的屋檐处跑着,那些没来得及收的小摊都挤在了这边。他跑了一会儿就被人挤得没下脚的地,只好是重新钻进到雨幕里。
天空黑压压的覆盖着一片厚重到挪不动的乌云,周慧岚提前到家了,她没被淋到,忧心地蹙着眉看向外面。
见到方应礼淋着雨回家,她连忙喊道:“同路巧娥他们还没回来!”
方应礼进屋换衣服的动作一顿。
“怎么还没回来?”他惊讶地问。
“不知道啊。”周慧岚愁着眉说,“也没听说他们今天要留课。”
方应礼想到什么:“可能是没带雨伞他们回不来,我去接他们。”
“好。”周慧岚立马进到屋里拿出两把雨伞递过去给他,见他身上基本都淋湿了,问他要不要先去换衣服。
方应礼摇头,换了等下又会淋湿,还不如不换。
他披上雨衣去推三轮车,回头就看到方元嘉紧张地双手抓着门板瞅着他,见他回头,立马喊道:“爸爸,你要小心一点呀。”
“嗯,爸爸知道了。”方应礼笑了一下。
踩着三轮车出门,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人的视野朦胧胧的似是披上一层水雾。街道已经没啥人了,方应礼一边留意两边的路人情况,一边加快了速度。
赶到山南小学。
被留在学校里的学生不少,乌压压地都站在学校楼是自己的家长。
方应礼的视线一一略过,看到了被挤在人群后面的兄妹两。
两人也都看到了他,眼中露出惊喜的神色。
“大哥!”
“大哥!”
冒着急促的雨,两人飞快地从人群里挤着跑过来了。
方应礼立即把雨伞打开递给他们俩,伴随着雨水叫两人坐上来。两人脸上还挂着欣喜的神色,激动地跟方应礼说话。
“还没离开学校就下大雨了,老师让我们不要独自回家。”方同路解释道。
方巧娥擦擦身上被雨溅到的地方:“刚刚上体育课的时候操场里吹起好大的风呀,差点就把我给吹跑了。”
但雨一下,这风就没那么大了。
因为有风有雨,、人力三轮车踩起来比往常吃力,方应礼带着他们十几分钟才到家,三人都被倾斜下着的雨淋成落汤鸡。
三人无不都被周慧岚喊着去洗澡,担心他们淋雨感冒了。
周慧岚小时候就经常淋雨感冒,周家有几个小孩,她又是大女儿,感冒发烧还要继续下地干活,或者是上山捡草药,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就叹气。
“洗好了就都过来喝汤。”非过年过节的,她只是炖了骨头萝卜汤,打算晚上搭配米饭吃,先让他们都喝一碗。
方应礼在这方面都是听周慧岚的,没有意见地接过热汤,发现碗里还有两块带肉的骨头:“你怎么不给自己盛一碗?”
“我又没淋雨。”周慧岚说。
方应礼喝完了汤,啃了肉骨头:“没淋雨也要吃点,我给你盛。”
他大步地走进厨房里,掀开锅盖,拿着铁汤勺往深了舀,舀了两大块肉到碗里。察觉到什么,他擡眼就看到外面喝完汤眼巴巴看着自己的三个小孩。
方应礼:“……”
几个人眼里都是挂着“没吃饱”的神色,舔着嘴角地掠过方应礼看向锅里。
小孩饿得快,吃了几块肉晚上依旧能吃两碗大米饭,方应礼早就习惯了,就顺手给他们几个舀了带肉块的骨头。
这骨头汤里加的白萝卜块,煮得软烂可口,吃着清爽不腻。
方应礼问周慧岚要白萝卜吗,她回了声“要”,不一会儿,方应礼端着碗出来,她瞅到装满肉和萝卜的碗,呆愣了半秒。
“咱们晚上还要配饭吃呢!”周慧岚加重语气。
家里小孩听到这话,纷纷擡起头来,现在不吃来得及吗?
“那我晚点再做一道肉菜,这样就够吃了。”方应礼无所谓的说。
周慧岚无奈地叹了口气,想到家里有两个月没杀鸡了,光是吃猪肉已经满足不了他们馋肉的嘴。
想到杀鸡,她立马想起来屋子外面的鸡舍,立即问道:“哎呀,鸡舍是不是得搬进来?
方应礼挑挑眉:“今晚雨停了就搬。”
当天夜里,方应礼没能将鸡舍搬进屋,这场雨一下,就下到第二天的清晨才停。
他急着去上班,好在今天是周六,方同路他们不需要上学,这任务就交给他们去处理了,他要赶去新一社区。
新一社区的情况比他们想得好,这都要多亏了上次方应礼修改了排水系统,这次下那么大的雨,水田没有被倒灌淹了,减轻了他们不少工作量。
菜田就没那么幸运了。
几十名社员天还没亮就过来了,为了能减少损失,都在跟积水抢时间,尽量减少农作物泡水的时长。
特别是花生,它们怕水淹。
一时半会是没事,但这天瞧着还要继续下雨,连续泡水超过四十八小时的话,种在地里的花生基本就废了。
抢排了几个小时,这天又轰隆隆的下起大暴雨。
方应礼他们穿着雨衣走在田道里,看着雾茫茫的天空,全都沉默不语。
这台风还没来,农作物都要先被这雨给搞死了。
“先把时蔬给采收了,这些不能继续被淹了,要不然这两天就得发黄。”方应礼道。
郑高建知道他的意思:“我已经吩咐下去了,几个分社都会全力抢收,不会让一棵菜烂在地里。”
方应礼看着田里的农作物被雨滴拍打得摇摇晃晃,又皱起了眉头:“浦林村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浦林村地势低矮,照这雨这般下,不出两天别说是田地了,村民的房屋都会被水淹。现在沙土路变成了泥泞路,车不好走,他们想要下去浦林村一趟都麻烦。
郑高建将收到的消息告诉他:“情况不算好,但也没差到哪里去,林泽鸫传消息说,按照你上次给他们的方法在排水了,速度比以前快。”
没有风雨欲来的平静,岐江县跳过了这个步骤,全民直接进入了抵抗大暴雨的行列里。
县城试验田。
移栽下去不到半个月的水稻苗,也在遭受着这场极其猛烈的暴雨。
郑慈担心水稻苗熬不过去,急忙联系了谢毕卿,谢毕卿找了关系,去建材厂里拉回来一车塑料膜,给小号实验田里搭起一座临时的遮雨棚。
被雨水冲刷洗礼的水稻苗们得到遮雨棚的抵挡,解除了即将长眠的危机。
其他试验田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但成熟的稻株枝干强壮,不易折,碰到倒伏的水稻株及时进行抢救扶苗,也能避免损失。
如今不确定台风会不会正面登陆而来,但灾前防范措施不能少。田间的积水已经在安排人清排了,还需要保持沟渠通畅。
所有社员都动了起来。
各大分局的专员、指导员也没有闲着,他们赶往各个生产队,跟着社员们展开防范措施,加快防灾进度。
连续两天,方应礼都忙到晚上九点半才到家。
到家依旧不能好好休息,方应礼将一整天跑的地方记下来,统计哪个地区受灾的严重性更大,提前加强社员看守。
这些活本来不需要用到方应礼,但方应礼有应对台风的经验,主动加入了抢救队里。
次日,他天还没亮就要起来,穿戴好局里分配的雨衣雨靴,踩着积到脚踝处的积水,将连夜统计出来的地区送过去。
“走,今天还差两个地方没确定下来。”说着,方应礼小跑起来,后面跟着方书朋和陈彬。
陈彬年纪大,跑不过他们,扶着腰喘着气:“指导员,咱们歇一会儿?”
“陈哥你累了?坏了,忘记你这雨天腰疼,这两天又一直跟着我们四处跑,能坚持吗?”方应礼回头,看到他脸色煞白,吓了一跳。
陈彬咬牙道:“没事,我能继续,你们不用担心我。”
“不行,你还是先歇一会儿。”方应礼皱眉,眼神撇向方书朋那边说,“你跟着陈哥,不要让他继续跑了,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去局里电话联系总社那边,让小孟通知我。”
方书朋听见他这么安排,沉默了好一会:“嗯,哥我听你的。”
方应礼拍拍他的肩膀,朝着他递了个照顾好陈彬的眼神。
他独自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去到总社,在门口跟郑高建他们碰面。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田里去,先指挥人排除田里多余的积水,接着告诉留下来的人这水位保持在哪个数值,超过了就要继续排水。
他年龄不算大,说话却很有信服力,其他社员全程听着他安排,连郑高建都没有插话。
走了一处又一处,直到天空猛烈下着的雨小了点,阴沉沉的来到中午十一点半。小孟接到电话,跑来问他们要不要先回去吃饭。
总社食堂里,郑高建拿着碗吃着大米饭:“应礼,咱们下午得去一趟浦林村。”
方应礼道:“我没意见。”
郑高建扒饭的速度慢下来,叹口气:“浦林村的水稻有点危险,排水速度赶不上积水,从前天就泡到现在了,得提前想好紧急措施。”
受淹的稻田长时间泡在污水里,稻株上的杂物泥浆得尽快处理,但社员们赶着排水,来不及清洗稻叶稻穗,一旦有意外,就很容易出现病害问题。
他们得提前预防纹枯病和稻飞虱。
“得带人过去,总社这边还能分出人手吗?”方应礼问。
郑高建沉着脸摇头:“人手不够。”
几秒后,他又道:“我去联系下其他几个分社,看能不能分出几个人去接济浦林村那边。”
方应礼也没有干等着消息,他在总社食堂这边吃完饭就赶紧回到粮食局,浦林村有几百亩水田,这不是小事。他得问林局长这边有没有办法。
林局长一听到浦林村的水田恐怕是第一批受灾田,立马就拨打电话联系了镇委,得到消息是巡逻队的人都被分派去预防河道和江坝了,短时间内没法分出人手支援。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如果事情耽搁下去,那浦林村的水田今年的早稻恐怕就没法收成了。
林局长表情一变:“多久可以调人过来?”
电话那头说了什么,林局长的表情依旧难看,恐怕不是什么好的消息。
没几秒,电话挂断,方应礼急忙问:“局长,怎么说?”
“不太好……”林局长欲言又止。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