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那边还真需要。
上午,方应礼在实验组的休息室里,收到一封来自泊山镇的信件。
寄信人是林天树,林天树在信里说着想让他过去浦林村一趟,看养了三年的水田是否真的全养回来了,再决定今年晚稻之后,需不需要再养一年。
当时,方应礼给林大叔设定的方案就是用熟石灰在长时间内去改变土壤里的酸性物质。这么长时间了,也到了真正验收的环节。
没有酸堿度计,现在只能是靠眼睛判断,方应礼到达浦林村时,依旧是林天树骑着电动三轮车过来带他。途径的还是那片茂密的橘子林。
树头上挂满金灿灿的橘子,一颗颗的像是明亮的小灯泡。方应礼看了眼,口舌中自动分泌出唾液,牙都有点微微酸起来。
坐在前头的林天树自动地找话题:“方指导员,等会送您回去,我给您搬上一筐橘子。”
“你家是种橘子了?”方应礼问道。
林天树不假思索地笑着说:“没有没有,就是跟这边橘场的老板承包了二十亩橘子,拉着去县城里卖嘞。”
他家十几亩水田,就林大叔林大婶,还雇着两名农工在忙,根本没时间再去种什么果树。像前两年闹得热闹的买卖荔枝龙眼苗,他家里眼馋,却也没买。
就是这年来村里部分买了果树苗都到结果期了,赚了不少钱,看得林大叔有点眼热。这不,寻思着得多找份挣钱的来干,相中了村里的橘场,盘下来二十亩橘子卖。
现在刚入了十月份,快要到农忙时,他们家就想趁着农忙来前多卖些。盘下来的橘子卖得差不多了,还差几亩没有收。
橘子价格不贵,又要到重阳节,喜欢吃橘子的人家会买来做烤橘子,说是吃着燥湿化痰、调中开胃,可不就是比羊肉还便宜,还对身体好。
到地方,林大叔已在等候多时,见到儿子载着人回来了,激动地走了上前喊:“方指导员。”
“林大叔好。”方应礼笑着回应。
“欸,大家都好都好。”林大叔的脸上带着喜色,看着心情很好,他拉着方应礼的手拍了拍,语速加快地说道,“今年的水稻,长得是真的好啊,我有好几年没见到长这么好的稻子了。”
“这都要多亏了方指导员您,要不是您呐,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嘞。”林大婶在旁边抹着眼角地说。
她这是高兴到哭了,今年晚稻播下去后,他们家就明眼着瞧出来不同了。
稻苗是一茬茬地往高的拔,比村里最好的肥田长出来的稻子还要好。
本来今年早稻的产量就不错,比前年还要高出来二十来公斤。
但今年的晚稻一看,怎么都要比早稻还要多出十几二十多公斤的产量来。这能不让两老给激动的,去年他们是想着,这产量都要超过往年最好收成了,田该是不用继续再养。便让儿子去问了方应礼,但方应礼建议他们再养一年。
多养一年,就要多耗费一年的钱,林大叔后来还是咬咬牙的养了。
毕竟要不是方应礼,他们也不能有如今的收成。
哪想到,还能有这么大的惊喜。
林大叔一边带着方应礼去到田里看情况,一边神色激动地问:“方指导员,我们要不要再养一年呢?”
要是再养一年,会不会有更好的收成?
方应礼失笑地说:“不用。”
说着,他就放慢了脚步,映入眼帘的是漫天的青杆黄熟,怪不得林大叔会如此激动。
水稻还没收成,杆是青色的,稻穗却已经是黄色,这样的水稻注定会高产。
时下的高产跟现代的高产还有很大的区别,可按如今的产量来算,这次林大叔家的水田,每亩至少能产个三百公斤。
听到方应礼如此估计,林大叔一家更加激动了。
林天树看向方应礼的眼里敬佩更浓了,兴奋地问道:“方指导员,您说以后我们还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会,不止这样的产量。”方应礼笑眯眯地看向他们,“以后还会有上千斤的产量。”
“上千斤?”林大叔狠狠地倒抽一口气。
“乖乖的,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听说过能产上千斤的水田,这……这得该多么肥的地啊。”林大叔吞咽着口水,满脸的不敢置信。
方应礼笑说:“也许关键点出在于稻种上面,现在国家一直在研究水稻的产量,我想过不了多久,就能见识到了。”
不久的吧,七三年时,袁大佬就成功选育出来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七六年起,就开始全国大面积推广,但在这偏远的南方沿海地区,杂交水稻还没有传到这边。①
算算时间,应该会是在九零年代初。到那时候,林大叔等普通人家就可以到外地或是县城里买杂交水稻种子回来种。
土地肥沃的,轻轻松松一季亩产就能达到上千斤,差点的也能有七八百斤。交了公粮后,就再也不用混着红薯煮米饭,能天天吃上白米饭,自给自足了。
众人想象着那样美好的日子,脸上都洋溢着憧憬的笑容。
话说回当下,方应礼弯腰捏了一把土放在手心里搓了搓,改善掉土里多出来的酸性物质,相对酸性的物质是非常适合水稻种植的。
它的土质介于粘土和沙土的之间,肥力和耕性都比较好,就算不用酸堿度计,也能判断出这土壤的土质如何。
土质好不好,通过水稻就能看出来个一二,这季的水稻比早稻还要好些,不需要再改善了。
酸性偏少也不行,这个酸堿度就正好。方应礼将手中的土壤丢回到地里,直起腰地看向林大叔他们。说道:“不能再用熟石灰了,但今年收成后,把稻杆烧了做肥,再加三分之一的有机复肥应该就够了。”
至于其他的,不需要方应礼说,林大叔这个种了几十年水稻的人也知道,养好肥,也要养好稻苗,挑的稻种很关键。
因县城离浦林村还是挺远的,看完田,时间来到了午时,方应礼想要返回镇上里吃午饭是来不及了。
林大叔热情地邀请他去家里吃饭,今天他特意让林大婶去买了猪蹄,炖的大肘子。即使他们在村里算是大户人家,可炖肘子也是过年时才有的硬菜。
回到林家宅子,林大婶手脚麻利的去厨房做饭,肘子是上午就炖上的,他们回来正好能吃上。林大婶还炸了小黄鱼,一口一个酥脆,用来配下酒菜杠杠的。
两道荤菜,还有一道大萝卜炖排骨的半荤菜,还有两道时蔬,一道韭菜鸡蛋,一道酱汁黄豆。
每道菜的份量都很足,端上桌时,闻着香气腾腾。
林大叔在旁边夸赞地说道:“我老丈人是给人家做席的,天树他妈从小就跟着打下手,做出来的饭菜不输那些做席的厨子。方指导员您快动筷尝尝,这味道可好了。”
说着,就喊林天树去屋里拿他泡的蛇酒。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