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2 / 2)

“嗖——咚。”

林骁一手揉着泛红的脑门,一手抓紧手中的木简,笑呵呵地扭头回了四队营帐。

赵谨给的似乎是她自己刻写的木简,木简上的字迹一如给瞎子婆婆和其孙女刻的墓碑,又冷又利,之前初见此字林骁都想打寒战,现在再看这些字,不知是不是错觉,她觉得它们整齐排列的模样还挺讨人喜欢,严肃中透着点可爱。

当然,最主要的是林骁看得懂,她不是不识字,但能认的都是很平常的字,太高深复杂的完全认不来,赵谨这卷木简就是用简单的字讲述比较浅显的兵法,应该是特地给如她一样认字不多的人准备的,她许是第一个拜读的人。

这么一想,林骁感到异常满足,仔细地看下去。

木简开篇言之:兵行周全,弃之侥幸。识彼之心,明彼之意,寻彼之利,辨彼之得失。假其利之最,合其势至优,定己势至劣,后谋胜机,胜机不可一,不可不实。万不可盲战,如无胜机必不可战。

孟夏中旬,干阳大军抵达寻杜百里外一处小高坡,从此处往下看是一片幽幽林海,往南看是陡峭连绵山,像是一面屏障将寻杜与干阳他地隔绝,唯一的通路是横穿森林的长道,较为宽阔,乃寻杜人自发开辟出的官道。林中且有不少人为开辟的狭路,似迷宫般弯绕,是寻杜人给自己留下的后路,万一寻杜城破,寻杜百姓也好凭借迷宫甩开敌人的追捕,谁都不想做敌军俘虏。

不知幸还是不幸,这林中迷宫的确用上了,去年寻杜守城战,寻杜百姓有一半凭借森林迷宫逃生,连带着干阳败军都从迷宫撤退。另一半则死在了寻杜,不是太老或伤势太重跑不了,就是被逼着守城,结果尽数战死。

据说这片林海的北面尽头依旧是山,还有一道专门抵挡北国铁蹄的关——御北关。按理说与御北关山林相隔的寻杜应该挺受重视,可事实上要不是寻杜陷落,根本不会有大军过去,那小城原本的守军听说只有一千人。一个边境城只有一千人驻守,还没有筑关拦截敌军,属实匪夷所思,难道不怕兴国从林海穿行帮北国打开侵略大门?

林骁的喃喃自语被路过的张天石听到,一向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的他居然回答了林骁的问题。

“因为没用。”

一如既往简洁,林骁先是诧异一下,又思量两息才反问:“寻杜没用?”

“嗯,没用。”张天石坐到她身旁,缩成一团,头埋在膝盖上,声音闷闷,“后面林海,前面兴西长城,它在空旷平地。”

也就是说,寻杜放在干阳这边,有利地形全在寻杜之后,它完全是易攻难守,再加上林海山脉的阻隔,寻杜不方便和其他城池来往,即交通不达。

就连从寻杜攻打兴西长城都困难重重,一来兴西长城所处地势较高,二来寻杜孤零零的驻扎在一片空旷平地,有什么情况一眼就能看清楚,身后林海再能藏兵马,那些兵马只要出林必将什么都暴露出来,藏与不藏无甚区别,或许只能用来虚张声势和调虎离山,还不一定能成功。

林骁从赵谨的木简中学过,这样交通不达又易失且难以作为进攻据点的边境城池算是可有可无,一般不会有重兵把守,遇袭多等不来驰援,除非它有其他值得兵马守护的东西,比如矿石,再比如什么高产的特色粮食,显然寻杜都没有,它只盛产杜鹃花。

杜鹃花对于干阳国而言没有什么用,哪怕它有好寓意,也不值得干阳分兵来保护。

同样,寻杜其实对兴而言亦无多大用处。进攻上,兴想从寻杜攻打干阳,首先要面对易有埋伏的林海,林海中有不知数干阳兵寨,兴只能短暂占领长道及长道附近的林子,最多占到南面山脉附近,还随时可能被干阳兵寨打出林海,其次若侥幸走出林海则要面对干阳的坚郡铁关,以及后路随时被切断的危险,可以说得不偿失。防守上,寻杜地势低,以低打高形如登天,兴根本不怕寻杜来攻。

既如此,兴为何费力攻下寻杜,干阳为何在去年派兵驰援寻杜,今次又大费周章地收复寻杜?

正好张天石似乎很了解寻杜,林骁便将问题抛给他。

张天石沉思片刻,回答:“传言。”

“传言?”

他缓缓解释:“杜鹃花,象征繁荣昌盛,兴大肆宣扬过。”

盛产杜鹃花,象征繁荣昌盛的寻杜被兴夺走,可表明干阳气数将尽,兴将覆灭干阳……

总觉得不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