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群寨内狭道,限制双方兵力的情况下,这游寨是不亚于战车的硬壳杀器。
此外,百里与司徒暗中投敌不假,却不代表他们所驱使的兵卒同样尽数向着敌方,真正追随氏族的兵马在少数,大多数兴兵不晓得内情,只是听从命令行事,然要是这命令是袭击友军或给敌军大开寨门,恐怕大多数兴兵不会傻到认为这是某种计策,他们很大可能会选择直接叛将,投靠阎济,顺便反过来插氏族一刀。
百里与司徒唯一能做的是让兵卒坚守兵寨,不出兵给友军添乱,以及在干阳与盛国兵马填壕沟时约束兵卒少去阻拦。自然有不少将士心生怀疑,但碍于氏族权威,敢怒不敢言,不过这不意味他们会一直听话。一旦这些不受控的非氏族兵马擅自参战,百里与司徒必须派出氏族精兵把水搅混,形成多方混战的局面。
因此这十日交战,虎锋军与万岁军看似与兴兵打得激烈,实际上双方死伤皆不多,反而是群寨内壕沟基本都被填上,拓宽了交战之地,方便干阳与盛投入更多兵力对抗阎济的游寨。
第三战到此般境况已达成赵谨设想的最低取胜条件,出于某种目的,她没有再出谋划策,唯一的指令是减少我军伤亡。
之前她说过亡兴需要十五万兵马,此数目包含辎重兵在内,实际作战兵马只有七成,即十万五千人,这是后方不远即可得补给,补给线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有的作战与辎重比例。在武阳王没有增派援兵的当下,经过第二场大战,虎锋虎翼损失不大,原本十一万众至今仍有将近十万人,减去辎重兵数目,实际兵力满打满算是七万。
这些兵马不须个个都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顾自身性命,反而必须在经过刀兵戮血后还能剩下对于敌人来说十分窒息的压倒性兵力优势。只有这样在抵达丰都城下时,那位兴国大将军才有可能放弃殊死一搏。即使他不放弃,这十五万留存的人数越多,五国胜算越大,干阳所占功劳越多,这最后一道难关亦更有把握攻克。
言归正传,阎济分出的兵力至少一万,敌方群寨兵力至少三万,其中有八千氏族精兵可算作友军,连同西卫郡两万氏族兵马皆可暂时看作友军,加之群寨地形限制,虎锋军最终决定将刨除虎翼军的六万五千兵分为两拨,一拨是史锴、曹仑、屠仲统率,一拨是吕骋、狄乐、逢天佑统率,聂修侃所率骑兵队为支援,廖封坐镇后方,随时根据局势调兵遣将,并免除后顾之忧。
至于虎翼军这边,维苏丽雅下达的命令是各自寻找用武之地,各自为战,助虎锋军攻破游寨。
而在率队进入群寨战场前,林骁对阵型与战术做了一番安排。
阵型上,在请教了狄乐之后,林骁就与队内每个人都粗谈一番,大致了解了他们所擅长与心中抱负。
于世望等原降卒四十人的抱负不外乎是想建功立业,让家人在干阳更好地生活。在兴国的经历让他们觉着不积极立功进取,获得更高的军级,他们的家人将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况中,万一干阳哪一日像兴一样被四邻围攻,保不齐他们还会成为被牺牲的马前卒,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不得善终。毫无疑问,于世望等人进取立功之心强烈,适应正军战术,彼此团结一致,很适合作为中军,成为她当前队伍中的中坚精锐。
韩安君等遗孤属五十人的抱负就如她所言是为钱财生存,或许也有着扬名的念头。他们的作战方式可能比林骁等虎翼元老还像虎翼军,和维苏丽雅将军十分贴合,都是把敌人当作猎物一样戏耍狩猎,没什么固定的章法,可整可散,作奇兵和前军皆可,只是他们的人数比中军还多不大可取。林骁想让他们分兵,一部分作前军,一部分作奇兵,虎翼军本就为奇兵,这奇兵的奇兵更会让敌人出乎意料,难以防备。韩安君等人对此无甚意见,分出二十人作前军,并大方地让出前军指挥权。
林骁不打算自己领前军,便将此权交给了最适合担当军队之锋的纪凯云,让师傅西阿星从旁协(限)助(制),省得纪凯云打上头不管不顾。对此,纪凯云给了林骁一个“百步笑五十步”的挑衅眼神,林骁回了他一个白眼。
剩下的林骁亲随,祁臣乙、傅七娘、张天石都对建功立业无有多么积极,他们更像是来军中讨生活,对名利军功无甚追求。林骁将他们留在自己身边,祁臣乙作为随军谋士,张天石作为近卫兼持旗兵,傅七娘作为传令官。在队中无马的情况下,传令官对足下功夫有要求,傅七娘跟随林骁学改良版行气拳许久,如今可在足下聚集“散炁”,虽未成炁引,但已有助疾行,且内力利于打磨筋骨,她现在的体质照一些悍卒也是不差的。林骁几人作为后军,在游寨骑兵骚扰我军后方时能给他们一个惊喜,让这些轻骑有来无回。
另外,作战时她欲以攻守戒备的方阵为主,突破撕裂敌阵的锥形阵为辅,其他阵型随机应变。
战术上,林骁打算用藏兵战术,奇兵藏在正军之后,伪装成后军,当正军声东,奇兵就击西。如有必要,正军也可作奇兵,到时两支奇兵将虎锋队伍视作正军即可。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