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穿越小说>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第44章 地区行政体系初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地区行政体系初现(1 / 2)

选举的尘埃落定没两天,新京城里那股子混杂着兴奋、新奇还有几分茫然的喧嚣劲儿,依旧萦绕在街头巷尾,没那么快散去。

朱高煦坐在他的简易书房里,手里捏着那份墨迹未干的当选名单。

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目光逐一扫过那些名字:王老五、李木匠、钱秀才……还有那个肯琢磨土著农法的方儒生。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这些人选,不算完美,但至少有了一个制度框架,并且有了执行这个框架的人。

思绪飘忽间,他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起来。

等等,任期?

他好像忘了设立任期限制,没有了任期什么时候改选议员都是空谈。

他迅速翻找出那份《新京地方议事会临时章程及选举法草案》。

果然,上面只规定了怎么选人,却没说这些人能干多久。

这可不行。

朱高煦拿起手边的炭笔,蘸了点口水让笔尖更顺滑些,毫不犹豫地在草案的空白处加注。

“议员任期,暂定五年一届。”

他又添上一句:“每届当推选议事长一人,总理议事会各项事务。”

写完这句,他的笔尖顿了顿。

目光落在标题的“新京地方”四个字上,觉得有些扎眼。

如今可不止新京一个摊子,上海、新威海、新杭州、新郑州,摊子铺开了,规矩就得跟上,总不能一个地方一套搞法,那不成乱麻了?

炭笔划过,将“新京”二字划掉,改为“地方”二字。

《地方议事会临时章程及选举法》,嗯,这样才周全。

文件名头上那“临时”和“草案”的字样依旧醒目,像是在提醒他这只是权宜之计。

但朱高煦心里门儿清,这玩意儿一旦立起来,以后再想大改就难了。

不过眼下嘛……他吹了吹笔尖的炭末,看着纸上刚添上去的字迹。

加个年限,改个名头,这点事,他这个汉王动动笔,自然就是规矩,毕竟中央的议事会还没有确立,不用走复杂的流程。

........

几天后,新京议事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就在那间略显局促的议事堂里召开了。

二十位新出炉的议员,穿着各自浆洗得最干净、最体面体面的衣服,神情各异地坐在简陋的长凳上,屋子里弥漫着一股紧张、好奇的气氛。

农人代表王老五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就没停过,一会儿搓搓裤腿,一会儿又互相揉搓,屁股在硬木凳子上挪了好几次,好像凳面上有钉子。

工匠代表李木匠倒是腰杆挺得笔直,像根标枪,眼神却不老实,好奇地打量着屋顶的梁柱结构,大概是在琢磨这活儿要是他来干,能省多少工料。

钱商人脸上挂着招牌式的精明笑容,一双眼珠子滴溜溜转,飞快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像是在无声地评估着每个人的斤两和潜在的合作可能。

几个儒生代表则努力维持着读书人的仪态,端坐着目不斜视,但偶尔快速交换的眼神,还是泄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这“新玩意儿”的揣摩。

朱高煦大马金刀地坐在唯一一把带靠背的椅子上,充当主位,朱瞻壑则站在他身后,眼神里满是新奇,也在悄悄观察着这些未来可能要打交道的“议员”。

他清了清嗓子,并不响亮,却足以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今日是议事会第一次集议,大家都是头一回,生疏难免。”

“有些规矩,咱们边做边立,摸着石头过河嘛。”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又掺杂了点鼓励的意思。

“头一件事,也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便是推举一位新京府尹,来总管咱们新京的日常事务。”

他顿了顿,让大家消化一下这个信息,然后才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按照本王之前颁布的临时章程,府尹人选,由本王提名,议事会推举决定。”

“本王提名两个人选:王缙,洪涛。”

这两个名字一出,底下立刻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细微骚动,比刚才更明显。

王老五茫然地看向旁边的李木匠,嘴皮子动了动,像是在问:“这俩谁啊?”

李木匠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钱商人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恢复如常,但眼神闪烁,显然在快速盘算这两个名字背后的分量和意味。

几个儒生代表则反应各异,有人微微点头,似乎认可这两个名字,有人则皱起了眉头,像是在回忆这两位同科或前辈的过往事迹。

王缙和洪涛都是正儿八经从大明科举独木桥上杀出来的进士,虽然在之前的议员选举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入选,但论起读书做文章、处理政务的底子,在场除了朱高煦自己,怕是没人比得过。

“这二人,在大明时便有功名在身,文章策论皆有可观之处,随本王来到新大陆后,对新京各项事务也算熟悉。”

“由谁来担任这第一任府尹,更合适挑起这个担子,诸位议员可以议一议,然后自行推举吧。”朱高煦补充道,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寻常事。

不等众人消化完这个信息,朱高煦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

“另外,为免府尹权责过重,滋生弊端,本王决定,另设新京地方法院,专司审判之权。”

这话如同往平静的池塘里丢了块大石头,议事堂里顿时炸开了锅,嗡嗡声四起。

王老五瞪大了眼睛,凑近旁边的李木匠,压低了嗓门嚷嚷:“老李,啥玩意儿?府尹老爷以后不管断案子了?那谁管?”

李木匠眉头拧成了疙瘩:“听着像是要再开个衙门,叫什么…法院?专门审案子?”

钱商人眼神飞快地闪动,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分开好啊,以后打官司不用只看府尹脸色,或许可以更加公平一点?

几个儒生代表更是面面相觑,有人捋着胡须,低声自语:“行政、司法分离…这…这与我朝体制大异,倒有些三代之治分官设职的影子,却又全然不同…”

另一个年轻些的儒生忧心忡忡:“如此一来,我等读书人治政之权,岂不是被分薄了?”

角落里有人忍不住问出声:“王爷!那俺要是跟人动了手,是找府尹大人,还是找那个…法官大人?”

朱高煦抬手虚按,止住了议论。

“府尹主行政,法院主司法,议事会主立法与监督,三者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他目光扫过众人,不给他们太多琢磨的时间。

“初步任命,由落选的刘秀才和周秀才担任地方法院法官。”

“现在,先推举府尹。本王提名王缙、洪涛二人,诸位议员,谁赞成王缙?”

稀稀拉拉有几只手举了起来,大多是儒生代表,还有一两个自由席位的代表犹豫了一下也举了手。

朱高煦扫视一圈,心中有数。

“放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