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对视一眼,并未否认。
净悟方丈见状,眼中流露出几分向往:“老衲年轻时也曾向往仙道,可惜资质愚钝。修仙之人寿元绵长,能腾云驾雾,当真是令人羡慕。“
柳明溪笑道:“方丈过谦了。佛门修行同样能证得大道,何必妄自菲薄。“
净悟方丈轻轻摇头:“施主所言佛门,与凡俗所知的佛门,却是大不相同。凡人拜佛,求的是平安喜乐;而修仙之人的佛门,求的是超脱轮回。”
他端起茶盏,看着水面上漂浮的茶叶:“就如这杯茶。凡人饮之,只为解渴;修士品之,却能从中参悟水火相济的玄机。这杯中茶,说是空,却有茶香;说是有,终将饮尽。三位觉得,这茶究竟是有还是无?”
三人听得云里雾里,楚倾若有所思地说道:“空有不二,方丈又何必执着?”
“妙哉!老衲虽通晓佛理,却终究跳不出这具凡胎。”净悟方丈放下茶盏,正色道:“这'烟显真言'之象,正如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真实,实则虚幻。施主心中执念越深,显化的经文就越清晰。”
“执念?”楚倾轻声低语,“方丈可有《金刚经》真本?”
“见过,但老衲没有。”净悟方丈起身走向禅房内的一幅古画,从画轴暗格中取出一物,一片金光流转的菩提叶。
他将叶片郑重地递给楚倾:“这是一位云游高僧留下的,便赠予有缘人。”
楚倾接过菩提叶,叶片触手温润,叶脉中似有金色液体流动,就连体内的咒印都退散了几分。
净悟方丈继续道:“那位高僧说,此叶蕴藏着一丝佛门真意,或许能助你领悟佛门真谛。”
楚倾凝视着菩提叶上流转的金光:“方丈,佛门真意,当从何处悟起?”
净悟方丈指了指墙上“禅”字墨宝:“施主可知,这‘禅’字为何是单衣旁加个‘单’?”
楚倾摇了摇头。
净悟方丈缓缓说道:“单衣薄履,身无长物,心无挂碍,方得见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施主不妨先放下所求之果,只问悟经之心。”
柳明溪半靠在蒲团上,饶有兴致地问道:“方丈这话听着玄妙,若连‘求’都放下了,还悟个什么经?”
“世人皆以‘求’为修行之始,却不知‘求’之一字,亦是心障。”
净悟方丈望向窗外老梅,“譬如这株梅树,春日抽芽是‘生’,冬日落叶是‘灭’,世人求它常开不败,却不知花开花落本是自然。《金刚经》讲‘如露亦如电’,施主执着于‘悟’的结果,反倒困在‘悟’的执念里了。”
楚倾眉头紧锁:“在下曾见书中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却始终参不透,若世间皆为虚幻,修士苦修又有何意义?”
“虚幻非虚无。”净悟方丈双手合十,“梦幻泡影虽转瞬即逝,却曾真真切切存在。修士求长生,凡人求百年,看似不同,实则都是在泡影中寻一丝真实。《金刚经》不是要人否定‘有’,而是让人看透‘有’的本质。”
楚倾眉头解开了一些:“那这菩提叶上的佛门真意,究竟是什么?”
“真意不在叶上,在施主心中。”净悟方丈微笑,“当年云游高僧留下此叶时说,若有人见叶中金光,便告诉他‘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金屑虽好,若执着于金屑本身,反倒迷了眼睛。”
楚倾忽然想起在千面罗汉殿前,香火显化的梵文曾映出自己幼年在那处山谷的画面。
原来所谓执念,并非全是虚妄......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