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
“哦,放炮咯,放炮仗咯!”
陆府里,此刻正燃着炮仗,小鼻涕一众欢声笑语,拍手雀跃庆贺。
前线大捷,带来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陆家作为徐达亲眷,更是喜不自胜。
激动之下,陆羽准备了一顿家宴,让所有人都吃上顿丰盛庆功大餐。
吃席前,他还特意放了炮仗,以庆贺大喜。
“快回来喝酒吃肉,今日大喜,你们这些没成年的也都能尝一口酒,不过大家可别贪杯,莫醉酒坏事!”
连声喊嚷中,小鼻涕一众欢天喜地跑去享受筵席。
倒是徐妙云还流连不舍,正依在门口遥望北面天空,口中呢喃自语,不过大抵不过一些祈福感恩的话:“多谢观世音菩萨,助我爹爹打得胜仗,助我大明达成夙愿,望上苍保佑,爹爹顺利归来!”
祈祷半天,她又朝着北面天空拜了几拜,满脸思念。
看她似有所念,陆羽凑上前去,笑着上去揽住她腰道:“北伐功成,岳父大人不日便会回京,你又何须担心?”
徐妙云笑着点头:“但愿此次剿灭北元后,爹爹能功成身退,好好颐养天年了。”
“放心吧!”
陆羽笑着点了点她的脑袋道:“咱那位陛下是何等性子,岳父大人位极人臣,又立此天功,如今已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饶是陛下与他兄弟情深,怕也不敢再将兵权都交予他手上了。”
北漠已平,又无需带兵,徐达也不用再镇守北平,日后,他也能常驻应天,好好享受天伦之乐。
徐达此时已官高位显,又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此时功成身退是最好的结局。
徐妙云早盼着这一日,此刻连连点头,笑得更开心了。
……
九月初,天气已有转凉迹象。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北伐大军终于班师回朝。
朱元璋早盼着这一日,为表激动,他甚至提出要亲自出城接迎,但百官死活不同意,摆出一堆大道理劝阻,最终朱元璋退让一步,让太子朱标代替他,出城接迎。
这一日大清早,应天府城外就已清水净街,遣退百姓。
整个城门,及连接城门到皇宫的主干道,都被卫兵团团围住。
太子朱标则带着文武百官,亲自等候在城门口。
待接到大军归来,再由朱标领路,一行人赶回皇城。
朱元璋早等在皇城楼上,笑得合不拢嘴。
“臣征虏大将军徐达,携麾下主将傅友德、汤和,受皇命讨伐残元,现已功成还朝,敬献北元战俘十三万三千余人,牛羊牲畜十四万余头,战马……”
徐达望着朱元璋,将此次战役取得的战功战果一一禀告。
这些战功,其实在早先送来的战报中,都已具折说明,朱元璋也早已下发各部,明告天下了,但此刻,再听徐达细数,众人仍是激动不已。
为彰显徐达的战功,朱元璋还特意让徐达北元王朝的诸多贵族全部绑缚上来,举办一次献俘仪式。
“陛下,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皇子地保奴……等一干战俘,都在此处,请陛下处断!”
待战俘们列队成排,徐达又振声喝叫。
这些贵族,一个个穿着质地精良、却稍显残旧的厚重皮袍,蓬头垢面,垂首丧气。
这副模样,哪还有昔日蒙元贵人的形象?
朱元璋高居台上,俯视着这些昔日对手,心里别提有多爽快,不过他却没有即刻收受战俘,而是静静享受这片刻欢愉。
待到所有人都等不耐烦之际,他才冷声开口:“昔日前元荼毒中原,害我汉家百姓。前元覆灭后,残元余孽犹苟活北漠,常有南下犯关、祸害北境汉家子民之举……如此暴虐之徒,若不杀之,岂不天怒人怨?”
虽说一般新朝继位,对于前朝皇室,至少明面上也要装作大发慈悲,放他们一马,但眼前的却是一群元人,当初蒙古人在中原做了多少孽,所以朱元璋根本就没想过放他们一马,直接开口,便要大开杀戒。
闻言,这群蒙古贵族立时大骇,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更是吓得竟瘫软下去。
说实话,身为战俘,早在半路上,这些人就已预料到此行必死无疑,可真到了宣布死刑之时,仍有些惊惶无措。
倒也有人哭嚎,也有人跪地哀求,更有像脱古思帖木儿般吓得茫然无措,三魂七魄统统消散,但朱元璋既已做了决断,岂会轻易更改?
在场文武百官,自也齐齐呐喊叫好,对这决策表态赞同。
朱元璋的命令下得果断干脆,刚刚宣布要处决战俘,立马挥手高喝:“来啊,将这些人就地处斩!”
立马又刽子手提着大刀走了上来。
就在这皇宫正门,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以脱古思帖木儿为首的一干战俘,被推着强按子地,引颈就戮。
“斩!”
大刀挥落,一颗颗人头滚落,鲜血瞬间流了一地。
祸害中原百姓百余年之久的蒙元皇朝,终于落幕。
百官欢呼起来,广场上顿时一片欢腾。
朱元璋犹是不尽兴,又一抬手道:“将这些人的头颅供于太庙,供后世子孙瞻仰,告诫世人,犯我华夏者,便只有这等身首异处的下场!”
……
北伐军班师还朝,敬献战俘后,接下来便该论功行赏了。
次日朝会上,朱元璋甫一登台,便主动提及此事。
这并不算突兀,北伐是大明建国以来最大的事,如今功成还朝,自然要对徐达等人进行封赏,但朱元璋只是开了个头,还没谈到具体封赏,主人公就率先站了出来。
作为北伐统帅,徐达的出列,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启禀陛下,臣有奏请!”
一如往昔,徐达的姿态还是那般谦卑恭敬。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