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收购香料(1 / 2)

对于大明朝的商业,孙旭东这帮人心里很清楚。

那地方,就是个自给自足的小农天下,老百姓自己有地种,有布织,你想卖他们一些商品,门儿都没有。除非是老天爷不赏脸,闹了大灾,从南洋运几船米过去,兴许还能捞一票。

真正能掏钱的,就那么一小撮。要么是少数商人,要么是朝里那些当官的,只有这帮人,才有闲钱买点香料、好木头,把日子过得舒坦点。而南洋这地界,能入大明贵人眼的,也就这些东西。

名贵木材,又粗又重,拉回去成本高,所以只采购点香料。

但这买卖,也需要一些门道。

孙旭东知道,郑和那支遮天蔽日的宝船舰队,已经来回跑了两趟西洋,带回了许多南洋的香料。他要是也傻乎乎地收一大堆香料运回去,结果只有一个:货多不值钱,降低自己的利润。

更别提大明永乐皇帝了,他还指望着郑和下西洋挣来的钱,去北边跟蒙古人接着干仗呢!把香料的价格打下来,就会导致郑和下西洋的利润降低,内帑也没钱。

所以,往大明送香料,必须得悠着点,得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往里送。现在这海上,有能耐往大明运香料的船队,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郑和几年才来一趟?大明又搞他娘的海禁,民间那些小鱼小虾,偷摸出海能收几个子儿?其他势力的船,更别提了,运不了多少。

孙旭东猛地站起来,一脚狠狠跺在刚铺好的码头木板上,震得脚底下嗡嗡作响。

“所以,咱们这次,就动用一小半的金银!去婆罗洲,给老子买香料!先探探路,也让公司的账本上,赶紧给老子多几笔进项,看着舒坦!”

命令一下,十四艘武装商船里,两艘吃水浅、跑得快的船被挑了出来。船舱特意留出了大半空间,就等着装满从婆罗洲拉回来的香料。

领队的人选,孙旭东挑了个精瘦干练的潮州人。这家伙在南洋这片水上混了小半辈子,一张嘴能说七八种土话,跟谁都能唠上几句,简直是干这脏活累活的不二人选。

两艘船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驶离了秘密基地,扬起那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沉的紫色“东天竺”旗,向着东北方的婆罗洲破浪而去。

航程不长,可船上没一个人敢松懈。

甲板上,火铳手们抱着自己的家伙,三三两两地靠在船舷边,冷冰冰的视线扫过漆黑的海面,随时提防着可能从黑暗里钻出来的海盗。炮衣虽然盖着,但所有人都清楚,那层黑布

几天后,一股混杂着雨林腐烂草木和香料芬芳的独特气味,野蛮地钻进了每个人的鼻腔。文莱港口,到了。

当两艘悬挂着深紫色“东天竺”旗的船只,不紧不慢地驶入港口时,码头上所有人的视线,都被这不速之客给勾了过去。

“看那旗子,紫色的,他娘的,没见过啊。”一个光着膀子的码头苦力,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人。

“船的样子倒像是汉人的船,可你瞅瞅那甲板上,好家伙,一边四门炮!这伙人是干啥的?”

“还能是干啥的?八成又是福建广东那边活不下去,跑出来下南洋讨生活的穷鬼吧?”

码头上空的闲言碎语,像苍蝇一样嗡嗡作响,但船上的人,一个个跟聋了似的,充耳不闻。

潮州领队领着十几个精壮护卫走下船板。

按照孙旭东出发前的交代,潮州领队脑子里只有八个字:多看,少说,货比三家。

他没直奔那些门面光鲜的大货栈,反倒像个没头苍蝇,一头扎进了文莱城最嘈杂的市集里。

他钻进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香料铺子,铺主是个上了年纪的马来人,正裹着纱笼,靠在躺椅上懒洋洋地打着瞌睡。

“老人家,胡椒怎么卖?”

潮州领队一口流利的本地土话,让老铺主眼皮抬了抬,有气无力地报了个价。

潮州领队笑了笑,不还价,也不说买,伸手进麻袋抓起一小撮胡椒,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又用指甲捻开一粒,点点头,转身就走,干脆利落。

老铺主眼皮都没再抬一下,仿佛他从没进来过。

第二家,是家规模宏大的货栈,伙计们光着膀子进进出出,很是忙碌。

领队带人进去转了一圈,问了豆蔻和丁香的价钱。

一个管事模样的本地商人,打量着他们这群携带武器的生面孔,眼珠子一转,报出的价格高得离谱。

领队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带着人又默默地退了出来。

一个下午,他们逛了七八家铺子,有大有小。

每一次,他们都只问价,从不还价,更不提自己要买多少,像一群幽灵在市集里飘荡。

夜幕降临,领队带着手下,在港口附近找了个油腻腻的食摊坐下。

几碗米饭,一盘黑乎乎的咸鱼,众人埋头狼吞虎咽,没人说话,只有碗筷碰撞和咀嚼的声音。

吃饱喝足,就是干正事的时候了。

第二天一早,好戏开锣。

潮州领队竟亲自又去了昨天那家漫天要价的大货栈。

他没提买货,而是换了副面孔,装得极有诚意,唾沫横飞地跟那个精明商人磨了足足半个时辰的嘴皮子。

他把价格往死里压,一会儿嫌货色潮了,一会儿又说别家给的价更低,把对方搞得心烦意乱,却又觉得这笔大生意十拿九稳,舍不得放手。

就在大货栈的管事被他缠得头昏脑涨时,他的手下们,已经如同散开的狼群,同时出现在另外几家昨天就已选定的商铺里。

“老板,你邻居给我的丁香,是这个价。”

一个队员伸出三根手指,脸上挂着为难的表情。

“你的货色比他的好,我当然想跟你买。可这价钱……你要是能再让一丁点,我立刻拍板,以后我们公司的船,都先来你这儿看货。”

同样的心理战术,在不同的铺子上演。

最终,潮州领队用一个比市场行情略低的价格,敲定了三笔交易。

在一间铺面不大,但货物堆放整齐的铺子里,他对着一个面相平和的马来商人,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

“先付定金。”

他解开袋口,几枚崭新锃亮的银币滚落在柜台上,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金属碰撞声。

那声音让昏昏欲睡的商人眼睛瞬间亮了。

可当他拿起其中一枚银币时,整个人却愣住了。

这银币,他从未见过。

大明来的银锭是船形的,上面有官府戳记;就算是从海商手里流出来的,也是大小不一的碎银子。大食人带来的第纳尔倒是圆的,可上面刻着看不懂的弯曲文字。

而眼前的这枚银币,做工精良。

一面是“五钱”两个清晰的汉字,标明了重量。

另一面,竟然是一只他闻所未闻、狰狞霸道的双头鹰图案。

“客官,这……这是哪国的钱?”老商人迟疑地开口,他做了一辈子买卖,自认见多识广,今天却栽了跟头。

“我们东家的钱。”潮州领队言简意赅。

老商人将信将疑,从柜台下摸出一块锉刀,在银币边缘用力划过,一道亮得晃眼的白痕留在石头上。

他凑到门口的光亮处,眯着眼仔细看了半天,脸上的疑惑慢慢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为一丝敬畏。

这银子,成色十足,没有半点掺假!

“你们东家……好大的手笔!自己铸钱?”

能自己铸造如此精良的货币,其实力绝对不是那些在刀口上讨生活的海盗或者零散海商能比的。这背后,必然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在支撑。

“我们东家说了,做买卖,信誉第一。”

潮州领队语气平淡,但话里的分量却重若千钧。

“我们的钱,就是信誉。”

同样的一幕,在另外两家商铺也接连上演。

当那些文莱商人最终确认了这陌生货币的惊人价值后,他们看待这群陌生汉人的态度,立刻从警惕和审视,变成了掩饰不住的好奇与热情。

交易谈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第二天破晓,文莱港的码头像往常一样,在潮湿的晨雾中苏醒。

空气里混杂着咸腥的海风、腐烂的鱼虾和本地人身上特有的香料味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